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壬辰年变法(壬辰变法中国发生了什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1:48 分类:算命 浏览:101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壬辰年变法,以及壬辰变法中国发生了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出家倒计时丨弘一大师出家因缘正序年表2、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壬辰年变法,以及壬辰变法中国发生了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出家倒计时丨弘一大师出家因缘正序年表

为便于直观的了解弘一大师出家的种种因缘,特从各类资料中拣择出影响弘一大师出家的信息。梳理自大师 出生 至大师 出家 过程中种种与佛教有关的事件,按年份罗列详备出处,谓弘一大师出家因缘一目了然版。

1880年10月23日

庚辰年九月二十日

出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前陆家胡同

1884年7月4日中秋节

甲申年八月初五

大师父亲李筱楼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时临终前延请高僧朗诵 《金刚经》, 发丧期间诵经不止。大师幼时屡携侄辈作僧人状。

1888年戊子年

王孝廉至普陀山出家回天津居无量庵,大师大侄媳同王孝廉学《大悲咒》、《往生咒》等,并学袁了凡记功德格。大师常从旁听之, 亦能背诵。

此后三四年中曾反复练写过刘世安临摹的文徵明手书 《心经》。 作诗句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1892年壬辰年

“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 放焰口 ,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 出家人 的生活又是如何。”

1897年丁酉年

大师受母命聘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1898年戊戌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师为避祸携母亲、妻子迁居上海。

1901年辛丑年

大师考入南洋公学,与 邵力子、黄炎培、谢无量 等同班录取,同为蔡元培门生。

1902年壬寅年

该年前后因同窗谢无量与 马一浮 交好,大师与马一浮相识。

秋季,到杭州参加“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曾游西湖。

1905年3月10日

乙巳年二月初五

大师 母亲王太夫人 逝世,终年四十六岁。

同年赴日留学。

1912年壬子年

大师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与 苏曼殊 相识。(苏曼殊于1903年曾 削发为僧 ,此时已还俗)

辛亥革命爆发后,时局动荡,《太平洋报》闭馆,大师天津老家 破产 ,大师经济条件受困。

8月下旬,受 经亨颐 之邀到杭州一师任教。与 夏丏尊 相识。

“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 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地到那里去看一看。”

1913年癸丑年

“当民国二年夏天的时候,我曾在西湖的 广化寺 (马一浮也在广化寺《慈悲旅人李叔同传》瓦当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 第74页)里面住了好几天,……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得很有意思呢!”

“……我和夏丏尊居士两人……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曾对我说:‘ 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 ’那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1915年乙卯年

大师到南京高师兼职,成立“宁社”。曾专 借佛寺陈列展览 。与社友聚餐,食素,言语中流露 导儒归佛 的意向。

大师结义金兰“天涯五友”之许幻园告知自家 破产 ,大师因此创作 《送别》 。

夏丏尊与大师谈起 断食修养方法 ,大师借阅该杂志。

1916年丙辰年

夏,大师给学生李鸿梁信中明确表露了准备实行断食的意向。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 好奇心 ,想来断食一下。”

“因为我那时 患有神经衰弱症 ,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

秋,“时余将入山 坐禅 ,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

12月,大师至西冷印社找叶品三商议断食地点,叶建议 虎跑寺 。

叶说有朋友丁辅之是虎跑寺大护法。叶写信告知大师去虎跑寺断食事宜。

1916年12月24日至1917年1月12日,大师在虎跑寺实行断食修养方法。写有 《断食日记》。

据《断食日记》,推断大师入佛之前曾信仰过日本天理教。可视为 导神(道)归佛的“方便(方式)” 。

“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到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地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来谈话,同时他也拿 佛经 来给我看。 ”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了学校,以后我就请佣人依照他们那种样的菜煮来吃。 ”

1917年丁巳年

大师致刘质平书:不佞自知寿不永(仅十年左右),又从无始以来,罪业至深,故不得不赶紧 发心修行 。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 渐有所悟 。世味日淡,职务多荒。近来请假,逾课时之半,就令勉强再延时日,必外贻旷职之识(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内受疚心之苦…… 秋初即入山习静 ,不再轻易晤人。 剃度之期,或在明年 。……不佞拟再托君 购佛学书数种 ……

九月至虎跑寺,听法轮长老说法,颇有所悟。书联句赠法轮长老题记: 永日视内典,深山多大年。

“及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 发心吃素 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 《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 等很多的佛经,而于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 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 ……的像,于是亦 天天烧香 了。 ”

1918年戊午年

大师在虎跑寺过春节,打算拜弘祥师为师,弘祥师介绍大师拜 了悟法师 。

马一浮介绍好友彭逊之至虎跑寺清修,彭逊之于正月初八剃度为僧,法号安仁大士。大师大为感动,但选择先 皈依三宝 ,于 正月十五拜了悟法师为皈依师,名演音,号弘一。

“他 茹素 了,有 念珠 了,看 佛经 ,室中 供佛像 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来入山,而预先在寺里面住了一年后,然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 海青 ,及学习两堂功课。 ”

“在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的 母亲的忌日 ,于是我就先于两天以前到虎跑去,在那边背诵了三天的 地藏经 ,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的时候,我就提前先考试,而于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的。 ”

5月2日,大师曾经的同事 “诗僧”苏曼殊病逝 在上海,年仅35岁。

“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即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 还是****赶紧剃度好 。”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

“有一次,我对他说过这样的一番狂言:“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 索性做了和尚 ,倒爽快!”我这话原是愤激之谈,因为心里难过得熬不住了,不觉脱口而出。说出以后,自己也就后悔。他却仍是笑颜对我,毫不介意。”

闻听住在玉泉寺的程中和居士将剃度为僧,大师前去问讯。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大师致信留学日本母校,说明 出家志愿 。

1918年(农历)6月30日:“……李叔同入山,断绝之送别,非人生观之本义……”

1918年(农历)7月10日:“……李叔同入山之事, 可敬而不可学 ,嗣后宜禁绝此风,以图积极整顿……”

大师书 “南无弥陀佛” 直幅赠与杨白民。

大师为姜丹书撰写《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落款为 “大慈演音书” 。

大师谢绝他人送行,只带着替他挑行李的校工闻玉同往虎跑寺。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正式剃度出家。依了悟法师为师,仍用皈依时的法名演音,法号弘一。同年农历九月,至灵隐寺由慧明法师开堂禀受具足戒。

张居正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张居正变法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驾崩,子朱翊钧继位,是为神宗,改元万历。由于神宗年幼,于是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相反张居正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洪武年间,全国耕种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卅二顷。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而万历九年经过张居正的治理后达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变法后,万历初年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 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明王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万历怠政

张居正死后初期,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的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每年还进行选美。神宗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在他廿一岁时就开始筹建陵园。万历十七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结果被贬为民。神宗还派矿监和税监搜刮民间财产,导致多处民变发生。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神宗在位期间另外两项严重败坏朝纲的事件是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一词则起源于万历三十八年的一次人事变动事件。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摸黑漫骂,东林党因此而起。东林党兴起后,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初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另外一项政争是国本之争。主要是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不过万历朝的亮点则是包括援助朝鲜王朝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讨明朝。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女真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天干地支纪年法 怎么算,最好举例说明

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干支纪年”.

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光绪壬辰年是公历哪年

光绪壬辰年是公历1892年。

1892年是农历壬辰年(龙年),闰六月,共384天。这一年是曼谷城通电车,青岛前海栈桥初建的一年。

光绪是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三十四年暴崩,享年37岁。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

扩展资料:

这一年的部分事件:

张弼士先生创立张裕公司。

1月2日——莫泊桑自杀未遂。

2月——12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读书。

7月23日——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

8月9日——爱迪生获得双向电报的专利权。

9月9日——发现木星的第五颗卫星——木卫五。

10月7日——德国医学家彼腾科夫勇喝霍乱菌以身实验。

11月15日——沙俄驻华公使喀西尼奉命向清政府提出谈判帕米尔划界问题。

10月31日——阿瑟·柯南·道尔出版福尔摩斯办案记(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请问明朝万历二十年的中日朝鲜战争爆发时为何?结局又是怎样的?

战前背景

日本:战争的发起国日本在经历了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军力空前强大。

朝鲜:此时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国内长期和平,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日趋腐败。

明王朝:作为朝鲜宗主国的中国明朝,此时也日暮西山。1582年,掌权十载、厉行变法,一度使明朝出现中兴气象的名臣张居正病逝后,独揽大权的明神宗先是废除变法措施,后又长期不上朝、消极怠政,并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朝中大臣党派林立,斗争激烈。各地农民暴动、军队叛乱接连发生,辽东女真部落也在逐步壮大。明王朝国力衰退、积重难返,虽未到情势危急时刻,但已是祸根深埋。后人云:“明之亡,实始于万历。”

万历朝鲜战争

日期: 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 ,

地点: 朝鲜半岛 ,

结果: 大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

参战方:中国明朝,朝鲜李朝 ,日本丰臣政权

指挥官

中国:李如松,李如柏,麻贵,刘铤,邢玠,陈璘,邓子龙,杨万金,

麻来,周道継,李洞宾,郭安民,王子和,汤文瓉,銭应太,张应元,陈観策

朝鲜:朝鲜宣祖,光海君,李舜臣,权栗,柳成龙,郭再佑,宋象贤,郑拨,申砬,金时敏,惟政,元均,李亿祺,崔湖,柳崇仁,徐礼元,倡义使,金千镒,黄世得,李宗张,尹兴信

日本:丰臣秀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锅岛直茂,细川忠兴,石田三成,黑田孝高,黑田长政,福岛正则,毛利辉元,宗义智,胁坂安治,九鬼嘉隆,岛津义弘,毛利秀元,立花宗茂,吉川广家,大谷吉继,太田一吉,来岛通总

兵力

中国:第1次(1592–1593)约50,000人,

第2次(1597–1598)约75,000人。

朝鲜:34,000人(战争开始时)最后:22,600人(包括民兵等)。

日本:第1次(1592–1593)约160,000人,

第2次(1597–1598)约140,000人 。

伤亡:大明:约30,000人,朝鲜:约300,000人 ,100万平民;

日本:约140,000人

韩鲜壬辰卫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明援朝抗日之战是明朝万历时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起于1592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明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至1598年结束。1592年是朝鲜壬辰年,朝鲜史家因此称此役为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则叫文禄、庆长之役(日本在庆长2年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有明一代,中朝两国一直友好相处,使臣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朝鲜输出绢、布、药材等物品,还特别允许朝鲜购买明朝严禁贩卖的硝黄、火药和牛角。朝鲜则向中国输出耕牛、马匹、纸张和苎布。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援助,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朝鲜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彩响下,于15世纪初首先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后来传到中国。

16世纪80年代,在日本列岛,中部尾张国织田信长被刺死,部下大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继续其统一事业,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使三国归于一统。

日本侵朝,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四世纪,大和政权就在朝鲜半岛的任那地区建立了殖民地,甚至倭五王时期还曾先后向当时中国南北朝的宋遣使,要求封为朝鲜和日本的总督。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时进时退,最盛时曾一度打到平壤附近。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悬海外,要向大陆发展,唯有从朝鲜一途。所以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固有其野心的关系,但传统的因素也不小。早在征讨毛利的时候,秀吉就写信给信长说待到大军平定本州后就要进发九州,然后图朝鲜以窥大明。在征服高野寺以后,在给一柳末安的信中也说“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甚至他还曾委托传教士购买两艘欧洲战舰。1590年在写给朝鲜李王的信中更为露骨地地表示“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无愿也,只显佳名于三国。”

当时,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政治上确已十分腐败,官僚营私舞弊,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党派之争,即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一大批人被杀戳流放,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国力大衰。整个朝鲜武备松弛,统治者重文轻武,“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这恰好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侵略机会。

1591年在征服了奥羽的诸大名后,秀吉就着手准备开战。虽然黑田如水考虑到国内的形势,反对征朝。但此时的秀吉醉心于“显佳名于三国”的美梦,结果如水的提案遭到无视,征朝的计划还是启动了。他首先在肥前修筑了名护屋城,作为侵朝日军的总指挥部,由他亲自坐镇。然后他把关白之职交给了那个日后的杀生关白秀次以备不测。在将领和军队的配备方面,秀吉共调动了五十万人,其中三十万用于作战,十五万人是先遣队。先遣队分为八个军,宇喜多秀家为总司令官,小西行长率第一军,加藤清正率第二军,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同时还有九鬼嘉隆的四万水军和七百艘舰船。另外还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正宗统帅的十万人马驻在名护屋做为预备队。一时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以说是日本当时的最豪华阵容。而在战略上,日军采用的是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对马海峡,第一批部队(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于1592年5月25日在釜山登陆。数量不多的釜山守军和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众寡悬殊,城市终为日本人攻占。小西行长首先在釜山登陆成功后,在南部沿海登陆的由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批部队(2.2万人)经庆州、熊川和新宁数城向北推进。几乎与此同时,第三批部队(1.1万人)在洛东江口登陆,占领了清元城,并向春川山口推进。在这几批部队登陆之后,日本将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全都调往朝鲜。

关于壬辰年变法和壬辰变法中国发生了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