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1:36 分类:算命 浏览:15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元旦的由来,以及中国元旦的由来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元旦节即将到来,那么大家清楚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吗?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元旦有一定的了解。
来历: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来源一: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来源二: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习俗:
【1】燃放爆竹。说到过年放爆竹,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吓走一种名为“年”的怪兽。实际上如果深究起来,关于这个“年兽”的形象,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以汉代来说,人们在元旦这天一起床就要在院子里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走一种叫做“山臊”的鬼怪。这种鬼怪在汉代的传说里,住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一尺来高,人们被它碰到就会传染疫病。这种鬼怪有一个弱点,就是很害怕爆竹的声音,所以人们在元旦的时候燃放爆竹,为了吓走这种鬼怪,其实也是一种来年不生病的祈愿。
【2】吃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3】放假。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扩展资料:
各国新年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他们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罗马尼亚: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希腊: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传说上古的三位贤帝——尧、舜、禹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受人爱戴。后人就将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视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到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即我们所说的“元旦”。
古代“元旦”习俗
南朝文学家萧子云的《介雅》中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的诗句,看来那时已将“元旦”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
而“过新年”习俗的形成,大概是始于汉代。据说汉武帝时代的史官司马迁,创造出了《太初历》,在《太初历》中正式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从此,“一夜联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说法,一直沿袭下来。
也因此,封建时代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所谓的“元旦”的日期其实更趋近于我们现在的春节。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及“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以上内容参考 闽南网-“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旦由来及出处有什么习俗
元旦的概念,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不同GJ,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 并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 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元旦”来源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
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
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元旦”正式诞生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元旦快乐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相传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意思是:颛顼下了孟夏正月,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这个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现在的元旦则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
我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中国历史上元旦还被称为“元日”、“元辰”、“开年”“元春”等,都是开始的意思,“旦”这个字,在象形文里就是太阳露出地面,冉冉升起的样子。所以两个字连在一起,表达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关于元旦有一个传说,在三皇五帝时期,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后来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做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中国元旦的由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元旦的由来简介、中国元旦的由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