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读法(十二时辰 读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1:03 分类:算命 浏览:159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读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二时辰读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十二个时辰分别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读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二时辰 读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个时辰分别有哪些?怎么读?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的别称:

1、夜半 【yè 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2、鸡鸣 【jī míng】:荒鸡。

3、平旦【píng 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4、日出 【rì 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晓。

5、食时 【shí shí】:早食,宴食,蚤食。

6、隅中【yú zhōng】:日禺,禺中,日禺。

7、日中 【rì 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8、日昳【rì yì】: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9、晡时【bu shi】:馎时,日馎,日稷,夕食。

10、日入【rì 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

11、黄昏 【huáng 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

12、人定 【rén dìng】:定昏,夤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怎么读,读法是啥?

十二时辰读音:shí èr shí chén。

十二时辰分别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怎么读,时辰表及读音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怎么读

朔:初一望: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子时】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

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间21时至23时)。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

把夜间分为五更:

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图文 络, 归原 所有,如有 请 。

以上就是与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怎么读相关内容,是关于时间的分享。看完时辰表及读音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2时辰”怎么读?

十二时辰指的是:子时[zǐ shí] 、丑时[chǒu shí]、寅时[yín shí]:卯时[mǎo shí]、、辰时[chén shí]、巳时[sì shí] 、午时[wǔ shí]、未时[wèi shí]、申时[shēn shí]、戌时[xū shí]、亥时[hài shí]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指的是:

子时,[zǐ shí]: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chǒu shí]: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yín shí]: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mǎo shí]: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chén shí]: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sì shí]: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wǔ shí]: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wèi shí]: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shēn shí]: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yǒu shí]: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xū shí]: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hài shí]: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12时辰每个时辰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zi(三声)chou(三声)yin(二声)mao (三声)chen(二) 

si(四)wu(三)wei(四)shen(一)you(三)xu(一)hai(四)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古时候,人们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段,在古时候就是靠时辰来辨别时间。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现代的二十四小时。那么,大家知道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吗?一起来看看吧。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1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扩展资料: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因此每一个时辰对应一个属相。详见下表: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2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扩展资料:

1、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2、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12时辰对应时间怎么读3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读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十二时辰 读法、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读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