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农历阳历转换(农历 阴历转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6 00:41 分类:算命 浏览:119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历阳历转换,以及农历阴历转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公历与农历的转换2、如何将公历转换成阳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历阳历转换,以及农历 阴历转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公历与农历的转换

公历也称为阳历,就是现在共认的公元纪年方法,农历也称为阴历,就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0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根据阳历年份推算农历年份:

                      公元年数先减三,(基数)

                      除十余数是天干。

                      基数改用十二除,

                      余数便是地支年。

根据余数去找对于应的天干数和地支数,组合在一起就是农历年份。

如何将公历转换成阳历?

一、快速切换方法

如果大家想要迅速得到结果,建议使用万年历来查询,这样比较方便简单,也很容易掌握,老人小孩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公历农历转换。

二、使用算式切换方法

1、公历换算成农历

比如说,想要知道1993年3月14日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就可以利用公式来计算,得出公历农历转换的结果:

设:公元年数- 1977(或者1901)=4Q + R

则:阴历日期=14Q + 10.6(R+1)+ 年内日期序数 - 29.5N(注意:Q、R、N均为自然数,且R<4)

因此,由此得出:1993年3月14日的阴历日期是:

1993 - 1977 = 16 = 4×4 + 0

故:Q = 4,R = 0,则:可以得出公历农历转换的结果,3月14日的阴历日期就是:

14×4 + 10.6(0+1)+(31+28+13)- 29.5N

56 + 10.6 + 72 - 29.5N

N=4.69830508 ,因此3月14日的阴历日期就是阴历二月廿二。

知道了公历换算成农历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农历如何换算成公历。

农历和阳历转换有什么规律啊?

农历与阳历的转换没有规律。遵循的规则不同。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回。农历十五、十六、十七天叫王,后天叫王。所以,春节的第三十天不是每年的同一天。阴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新月”。“回归年”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365天,5小时,48分46秒)。

“新月”是指两个连续的新月或两个满月之间的时间,即29.5306(29天12小时44分3秒)。由于只有354.3672个“新月”,12个“新月”与365.2422个“返年”之间的差异超过10天,并累积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春秋时期,中国历法就采用了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但中国历法与藏历和韩历不同,后者通常相差一两天。

农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度和缺度为月计量单位的。它把新月作为第一天,月亮作为第十五天(月亮的第十六天),月亮作为第二十九天(月亮的第三十天)。然而,目前的年表通常用公历的日期来表示。

如果要将公历日期转换为公历日期,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查找新编译的公历,例如,公历是1984年6月8日则农历是六月十日。

扩展资料:

农历发展简史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夏以后,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秦汉时期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气的月份来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

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农历阳历转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历 阴历转换、农历阳历转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