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中国四大堪舆祖师(四大堪舆祖师 紫禁城 十三陵)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8:44 分类:算命 浏览:180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四大堪舆祖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大堪舆祖师紫禁城十三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赖布衣是哪个朝...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四大堪舆祖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大堪舆祖师 紫禁城 十三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赖布衣是哪个朝代的人?

赖布衣朝代:宋代

赖布衣(生卒年不详,生于宋徽宗年间),原名赖文俊,字太素,号凤冈,又作风岗,又号先知山人、布衣子,通称赖布衣。处州旴江(今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中国著名堪舆学家,与杨救贫、曾文辿、廖瑀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

一说谓赖布衣乃曾文辿之女婿,此说有待考证。

扩展资料:

相传赖布衣九岁已高中秀才,又考取礼部贡士,不过自己醉深术数,加上父亲逝去,在官场上又失意,便弃官云游。其间遇上一名堪舆师,教授其堪舆学,学习到寻龙点穴的功夫。

后因赖布衣凭着精湛的堪舆技术,几乎全中国都有其事迹,他擅于替人选墓穴,曾为罗彦章替其亡妻选墓,批出此墓能令其子在考场中榜,果然其子真的中榜。

后来,有传赖布衣看破红尘,四处漂泊以研究风水堪舆,足迹遍布福建、广东,后遁隐山林,不见其踪。在云游至德兴时,曾授傅伯通等堪舆学。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由他定址选建,而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仍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赖布衣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风水大师赖布衣

赖布衣(生卒年月不祥),字太素,名文进,贬官广东后,改名文俊,学名人俊,号布衣。江西宁都人。南宋嘉熙二年戊戌年(1238)进士,理宗时拜国师,精善地理。着有《催官篇》,其后裔迁徒广东河源一带。广州白云山,土名白石岗,立有赖布衣公墓。而其真骸则葬福建上杭县丰念寺圩背。碑文有“河南国师赖布衣公墓”字样(先祖河南),文星赶月形。

南宋国师赖布衣

《赣州府志》载:“赖文俊,字太素,宋时人,精地理,人呼赖布衣,着《催官篇》,以天星阐龙砂穴水之秘,至今传颂”。

赖布衣,江西宁都人,其祖籍为河南。赖布衣生于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赖布衣和曾文辿、刘江东、廖瑀四人,被民间列为赣州四大风水祖师。赖布衣着有《催官篇》、《四元天星》《旅万集》《绍兴大地八铃》《三十六铃》等书,但均已失传,现传世的仅有《催官篇》。《催官篇》分龙、穴、砂、水四篇,采用歌诀形式,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龙脉的吉、秀、走向、位置来判断穴的吉凶。还有传说赖布衣所着的《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朝廷取走,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藉《青乌序》中的方术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宁都县城旁孙中山先生的祖坟,完全符合杨筠松的风水布局,有传说这就是赖布衣堪址定向的作品。

赖布衣完善了中国罗盘。中国罗盘因为最常用的是三层,而被人们称为罗盘三针、天地人盘或者又有称为杨盘赖盘的。赖布衣在杨筠松罗盘的基础上,创造了罗盘的中针,也就是人们说的人盘和赖盘。在民间,杨救贫的名字远比杨筠松响亮,赖布衣的名字也远远比赖文俊响亮。赖布衣是在广东、香港一带成名的,所以赖布衣在沿海一带的名气特别大,其后裔已迁至广东河源一带。在赣州的定南有赖布衣的祠堂,广州白云山也立有一座赖布衣公墓,但赖布衣真正的骨骸,有人说是葬在福建省上杭县胜运里丰念寺圩背,碑刻为“河南国师赖布衣公墓”。

赖布衣(约公元1101年——1170年),江西定南县凤山岗(今定南火车站旁杨梅村永枫岗)人,名文俊,字太素,号凤岗,晚年号先知山人,以布衣子之号行走江湖,世称赖布衣。自小聪明伶俐,智力超群,过目成诵,七岁时已熟读诗书,九岁中秀才,南宋建炎年间拜为国师。其父赖泰安,子世昌,号澄山,出生于江西宁都,系客家赖氏开山祖赖仲方后人,宋高宗时与其弟赖泰重、赖泰通一起自宁都南徙至定南、龙南、安远,为当时行走江湖的风水明师。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廖金精详解

廖金精(943--1018年),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号平庵居士,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

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廖銮之子廖三传的孙子)。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

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着述。(注:廖銮与杨筠松同期为官,唐末为避战乱,辞官,与杨筠松一同回到虔化)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并在三僚开基、着书立说,为弘扬风水文化,供子孙世袭此学。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

赖布衣简介 赖布衣的简介

1、赖布衣,原名赖凤岗,字文俊,又名赖太素,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岗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曾任国师,后受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改名赖太素,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

2、本名赖布衣别名赖凤岗,赖太素字文俊号布衣子,先知山人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出生日期1101年主要作品《青乌序》、《催官篇》等主要成就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信仰道教

3、赖布衣,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名赖太素,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公元1101~1126年间(宋徽宗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相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改名赖太素。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人不见其踪。

4、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5、电视剧文学家赖振学中《赖国传奇 》中的赖布衣的影视形象为;一个神通广大,精通天文,神机妙算,妙趣横生的国师形象。

6、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香港同胞络绎不绝。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是哪四人?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

风水形派四大祖师: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

四大堪舆祖师 - 杨筠松

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窦州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是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传说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筠松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杨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筠松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筠松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筠松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杨筠松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卢光稠(840—911),讳定国,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杨筠松国师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 ,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四大堪舆祖师 - 曾文辿

曾文辿是杨筠松弟子,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

曾文辿和刘江东都是杨筠松弟子。刘江东,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其时杨筠松因黄巢破京城,避难江南,应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节度使卢光稠之请为卢光稠葬母,任卢光稠参军的刘江东崇慕杨公堪舆神术,遂与同乡曾文辿拜杨筠松为师,从游其门。刘江东是杨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为杨公堪舆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有《三宝经》一书传世。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刘江东去世后,葬在上老村下山虎形,,与其父同葬,坟墓至今保存完好,惜其后人重修坟茔时误改了碑向,坟墓右侧已生白蚁。刘江东故乡、广东丰顺等地还保留有刘江东所勘定的阴阳宅,至今乃兴旺发达。

四大堪舆祖师 -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赖布衣,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香港、广州、英德(大湾镇布心井村)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香港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香港电视剧《赖布衣》,1983年上映,是一部古装神话剧。

四大堪舆祖师 - 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曾文辿详解

在我国 风水 学漫长的发展流变过程中,曾出现过不少杰出的人才,将传统风水堪舆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古代著名的风水堪舆大家曾文辿就是其中一位。那么就让 风水学入门 来为你介绍,曾文辿其人。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是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的首座高徒,他是在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并与杨筠松、赖布衣和廖金精同被后人尊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

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于是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着《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结束语: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着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如今在许多海外客家人,将三僚村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又称之为“中国风水第一村”,足可见曾公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四大堪舆祖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四大堪舆祖师 紫禁城 十三陵、中国四大堪舆祖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