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8:07 分类:算命 浏览:10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没有意义的节日,以及没有意义的节日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日翻阅以前文章,发现以前化浊每逢年节,常说的一句话是, “节日并无意义。”
化浊嘴上之所以如此,实际是因内心在努力抗拒世俗人情。
世俗人情喜沉溺、聚集,迅猛又疾烈,常使人迷惑。人容易被裹挟其中,最后身不由己,反受伤害。这是化浊选择抗拒的原因。
反之,人一旦选择脱离开世俗里的人情,那么变得理智、果断,又会是件很容易的事。
亦如禁烟大臣林则徐爷爷所书的那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又当然,话是那么说,抗拒归抗拒。在抗拒的途中,化浊有时也会疑惑,会觉得人若没了人情,岂不是会变成一台机器。若真如此,活着便太痛苦了。
直至今天,化浊终于明白,情与理是可以结合一致,互相成就的。
人若以理为先导,渐渐驯服自己散乱狂野的心意,渐渐而世间的种种风情,他都能领略而不迷惑,不被伤害。
初则,发乎情,止于礼。
久之,发乎情,归于理。
而后,随心所欲而不越矩。
这其中的初末前后,礼与理,都是一直存在的。
学人化浊
2020-09-24
很正常,因为现在过节,基本除了促销就没什么节日气氛了,人们普遍变的更功利。现在的生活都很好,平时吃的也好,每天都跟过节一样,所以现在大家对过节都没那么期待,不需要有什么顾虑,顺其自然就好。
之前期待过节日是因为平日生活太苦,可以在节日中吃好点,穿周正点,现在没有期待,那说明生活很幸福,什么都不缺。当然现在的节日气氛也不太浓。现在很多人对这种节日没有感觉的,不用多想了。
扩展资料:
现在的生活虽然过得好,但是总觉得对各种节日不那么期待了,这说明现在的生活确实是水平提高了。早些年那些时代吃点儿好吃的都得等到过年过节,所以大人小孩儿就都盼着过年过节。
而现在的生活水平确实很高,平时吃的比过年过节吃的还要好,天天如过节谁还盼着过节呀,根本就不期待了。这是时代的变迁所造成的,人们不期待节日是很正常的。如果说现在的条件不好,水果吃不上好吃的都吃不上,那就盼着年纪能改善一回了。那样的节日就过的津津有味儿。
今天是丁酉年正月初五,春节假期进入倒计时。
春节,俗称过年,对于华夏儿女而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阖家团圆、辞旧布新,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憧憬。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春节前后亲朋聚在一起,都会听到不少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年味,越来越没意思了”。
有人如此总结春节的“没意思”: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按理说,老百姓的日子日益红火,节日应更有味儿才对,为何现实反而是没意思。
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很多人尤其是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记忆中,以前过年不是这样无趣的,而是充满欢乐与期待。那时候,无论是尚未跨过温饱线的农村,还是刚刚解决温饱的城里人,一到腊月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对小孩而言,过年意味着放鞭炮、压岁钱、好吃的、新衣服;对大人来说,春节则是走亲访友、把盏欢饮、舞龙耍狮。如今,这些内容大多并未改变,但是盼望少了、热闹少了。
很显然,物以稀为贵。当平常也能享受到和过年一样的生活时,人们对年的热情必然会消减,这种生活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随着物质的充裕,美食新衣等已不再“珍贵”,平时也能唾手可取。
正如文化学者朱大可所说,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春节确实是“食物摄取的狂欢仪式”, 如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饮食和春节期间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另外,与过去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 社交、团聚只不过是发个微信、打个飞的的事。
不论这种需要的满足是否长久真实,电视电脑手机以及各种社交软件的确提供了大量的精神营养,与之相比,传统过年的内容则逊色不少。以今年春节为例,某支付平台推出抢红包、集福字的活动,使不少人离开春晚投身在摇手机求福字的大军中。
为什么?因为这些活动新鲜、有趣。从这一层面看,是年变了,年的魅力在不断减弱,其吸引力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逐日削弱。甚至可以说,过年的方式变了,毕竟春节时网络上还是非常热闹的。
城镇化的推进
然而,更深层次的变化依然在人。年味越来越淡的最重要表现,便是为过年精心准备的人越来越少、对过年的重视在消失、过年的诸多风俗也越来越难延续下去。
人口的大量高频流动冲淡了年味。原本,过年这一习俗,是生发并成长于农耕文明之中的。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休息、娱乐,老早就开始准备过年,年味肯定要浓厚一些。
而现在很多人都不在家乡生活了,有多少精力为营造年味儿做准备呢?数据证明了这一点。新华社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4亿人,其中人口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纵向来看,近五年来流动人口增幅超一成。
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增幅将会继续扩大。在外务工人员大多到年跟前才回家,初4、5又急匆匆离家返回工作岗位,尤其在独生子女年代,子女是在这家过了年又往另一家赶赴。
这样,越来越多的家庭热闹也只是一刹那,瞬间又变得冷清,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使年变短、内容变少甚至成为一种流于表面的仪式,失去了全家人为过年做准备的乐趣。
现在,乡村的腊月还在,但踩高跷、扭秧歌的汉子姑娘不在了,年味和他们一起,背井离乡。老人和孩子守在村口,像等待一场雪,守望他们归来。
与此同时,由于住所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往的很多过年习惯很难再现。在众多的春节习俗中,放鞭炮应该是最为喜庆的一个了,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玩的内容之一。
春节期间,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着,给春节增添了许多热闹、喜庆的氛围。近年来,基于空气污染、人身和公共安全等因素的考量,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常态。
居所而言,过去人们大多居住在土坯房里,现在则多住在砖瓦房中,更多的人住着商品房,灯笼无处挂、福字门神年画春联无处贴,节日气氛自然冷清了一些。舞狮子、踩高跷、街头评书等民间娱乐,现在也基本看不到踪影。
行走在大街上,霓虹彻夜闪烁明亮,古老中国正在如童话般崛起,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和一些曾经深入骨髓的文化与传统告别。
传统信仰的缺失
也有专家认为,年味儿淡了,是因为信仰缺失了。过去我们敬畏神灵,信仰祖先,现在这种信仰的观念淡薄下来了,所以我们失去了这样的一个精神支柱。春节的种种民俗活动多如繁星,喜庆而各具特色。“年”这个字和农业有关系,上面是一个禾,下面是一个千,写作“秊”,实际上甲骨文的写法“禾”字下面是个“人”。
甲骨文的“求年”、“受年”和“年祭”,都是指农业收获而言。所以中国的年节习俗,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而来的。而压岁,又叫做押岁、压祟。压和厌有音转关系,寓意厌(压)胜,即通过诅咒、祈祷等法术来压制某种不吉祥的人、物或魔怪。
因此春节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祭祖、请神,包括送灶王爷上天、祭财神,请祖先和神灵保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健康幸福等。祭灶神、贴春联、贴门神年画等春节习俗都是与祭祀相关的。
诗人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提到的新桃旧符便是春联的前身。
在古代,对联的前身是两块桃木做成的木牌,挂在门口用于驱邪的。这种木牌就是符。每年春节用新牌子换掉旧牌子,就是“新桃换旧符”。
现代文明中,很多人已不再“靠天吃饭”,对这些祭祀相关活动的重视日益减少,甚至有部分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过年”,他们不了解年的根源,体会不到年的重要性,当然就无法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年的敬畏和珍视。
反观七夕,虽然它不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在年轻一代不愁吃喝的当下,却承载着重要的情感寄托,再加上商家的营销推广,近几年节日味道愈加浓厚。一言以蔽之,人们很难找到践行传统春节民俗的理由了。
外来节日的冲击不可忽视。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吸引了急于从忙碌生活中抽身而出得以片刻喘息的人,一年到头才能享受的短暂春节假期少了些许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比起这些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洋节日,春节显得死板、陈旧,不对年轻人胃口。
一回家,老爸老妈催婚催生,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对象,邻居跑过来问工资……人情消费和攀比之风在无形中给年加上一些负面色彩,以至于不少人有了心理负担不敢回家过春节。
年味儿的浓与淡,与人们的年龄、记忆也有关系。面对压力和现实,成人的世界中总是有许多烦恼。小时候的愿望则简单得多,没有过多金钱支配力的小孩子,给他一块糖一点零花钱就已足够,过年时他们不用写作业、父母陪在身边、小伙伴一起玩耍、还有压岁钱可拿,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对个体而言,长大后的年不如小时候有味道,这是成年人的普遍体验。事实上,成人后,最单纯的快乐本就不易拥有。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加速转型的当前,年味似乎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建成而离我们越来越远。春节民俗充分体现了我国5000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智慧,现在它们却濒临消失鲜被传承。
对都市人而言,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乡愁也成为一种心结,城乡巨变使故乡不再是记忆中那个亲切的故乡、春节也不是曾经能带来快乐、温馨的日子。
某种程度上,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但另一方面,每年春节前夕踏上归家旅途的人们依然践行着春节最根本的团圆文化。团聚的渴望、离别的不舍似乎注定,“年”在未来依然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日子。
如何增加“年味”, 让华夏儿女享受精神和文化传统,成为很关键的命题。传承民俗精髓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显得更为关键。节日不需十分复杂,当然其最根本的真谛也不能丢弃。
没有 不同的日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就象3月13日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我的生日
9月20日,是第28个世界爱牙日,世界爱牙日的意义是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中国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小学生刷牙率城市为50-90%,农村不足10%。学生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为65-85%,农村为70-90%。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传统气息的节日,已经逐渐的被人们忽略和淡忘了。大家有了更多更为全面的选择。有很多过去的老的风俗,也变得销声匿迹了,甚至可有可无。
节日给很多人的感觉,就像过双休日一样甚至有的时候没有双休日有趣。很多人每一天都在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度和真诚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交往的热情降低了。因为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对天下事尽收眼底。手机现在可以实现很多功能。
原本没有那么多的节日。但是经常冒出一些新生事物。520、1111, 1212等等。很多莫名其妙的数字谐音成为了时尚的节日。这或许是因为商品经济流量时代所造成的。狂热的购物节,让大家兴高采烈。传统的节日已经失去了那份独有的色彩。还好,现在一年只有12个月,如果是13个月,那么会有更多的人狂热的庆祝1314。
经过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节日之后,我们似乎渐渐的失去了自我一样。鲁迅先生说过,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而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是世界上原本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节日。只是想过节的人太多了,也就成了莫名其妙所谓的节日。那是兴奋过后,又有几个人会非常怀念这个节日呢。
其实打发无聊节日,最好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充实。
没有意义的节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没有意义的节日图片、没有意义的节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