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癸卯学制指导方针忠君,尊孔)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7:36 分类:算命 浏览:248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癸卯学制指导方针忠君,尊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1904年正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癸卯学制指导方针忠君,尊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904年正式实行的"癸卯学制"中,制定的什么,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癸卯学制是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

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共25~26年。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 5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阶段,设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

癸卯学制相比较于传统教育制度,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排除了对女子的教育,是一个单纯男性教育的学制,学制年限也较长。但它毕竟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新学制。是近代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总结。是近代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的成果。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近代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是中国教育发展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实行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还是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钦定学堂章程》包括《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及《考选入学章程》等6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由清末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 1902年8月15日颁布,详细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性质、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后废止。《壬寅学制》中,按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主页))等五级升阶教育。其中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主页))是学制规定的唯一大学堂。 癸卯学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指导思想。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及《艺徒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癸卯学制》提出全国可以办多所大学,但也指出,先仅设北大一所大学,以后再增加——“中国地大民殷,照东西各国例,非各省设立大学不可。今先就京师设立大学一所,以为之倡,俟将来各学大兴,即择繁盛重要省分增设,并以渐推及于各省”。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定义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是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改造而完成的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所以该年所拟订的学制被成为“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系统

壬寅学制规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壬寅学制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高等小学堂三年,总计为十年。小学堂的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四年。中学堂为“高等专门之始基”。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规定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年(政、文、商、农、格致、工艺、医七科),大学院以研究为主,年限不定。高等教育的总学程共计二十年。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

壬寅学制从横的方面看,与高等小学堂平行,有简易事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壬寅学制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国民教育,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2)注重实业教育,提出了设立各级实学堂的思想;

(3)女子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制系统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4)依然留有科举制的痕迹,规定给予自高等小学堂始授予不同的科举出身。

2.癸卯学制

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实施。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癸卯学制自1903年公布起,一直延用到1911年满清王朝覆灭为止,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大。以后学校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癸卯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从纵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三段六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是25--26年。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另设蒙养院,不在正式学制之内;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11--12年,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三级。从横的方面看,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系统并付诸实施的学制。按照该学制的规定,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修业长达25--26年,这是我国最长的一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新学制。该学制的建立与实施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私学、书院三种教育形式并立的旧格局,为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癸卯学制几乎完全是抄袭日本学制而来,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而且女子教育毫无地位。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中学为体,保存国粹的原则,规定各级学堂必须把读经科和中国文学科列为重点的必修课,其目的就是“保存圣教”、“巩固国本”,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另外,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的国力所能及。

如何评价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就近代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但是,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角度看,癸卯学制还是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排除了对女子的教育,是一个单纯男性教育的学制,学制年限也较长。但是,它毕竟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对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是较大的。癸卯学制自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利还是明显大于弊的。(以上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

“中体西用”思想

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因制定颁布于旧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癸卯学制指导方针忠君,尊孔、癸卯学制的指导方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