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6:34 分类:算命 浏览:11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每年的冬至都是哪一天,以及每年的冬至都是哪一天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冬至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冬至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2020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2019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这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3、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冬至之前虽然会降温,但并不会很冷,冬至过后,真正的寒冬来临,各地气温骤降,降雪量也会逐渐增长。
1、每年冬至不是固定同一天,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
2、《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3、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与相对应的“夏至”相反,“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步变长,夜晚渐渐缩短。
4、“冬至”为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阴气衰,阳气起,地下的泉水开始萌动,是冬去春来的标志。但在天文意义上,“冬至”却表示严冬应时而至。这是因为从“冬至”开始,北半球地面散失的热量要比吸收的热量多,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降至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冷在三九”之说。
5、民间认为,“气始于‘冬至’”,所以此时为养生最佳时机。“‘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进补时应注意“养肾防寒”,多吃些温补助阳、强肾壮骨、养阴益气的食物,如羊肉、山药、莲子、大枣等,以增加热量。为适应寒冬“万物休整,阳气内藏”的规律,宜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以养精蓄锐。午休后阳气旺盛,是运动养生最佳时刻,但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原则。“冬至”养生,重在养心,要安身静体,乐观畅达,不为琐事劳心伤神,以防早衰,保持旺盛精力,方可益寿延年。
冬至节气是每年公历12月21-23日。
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坊间流传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这天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阴阳五行”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不是以太阳直射点偏移为推算依据。
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而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
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的由来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介绍作文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我当时并没有在意,以为妈妈想吃水饺了。这不,今天中午我们就从东昌府水饺超市买了我们爱吃的韭菜馅水饺,不过我觉得没有妈妈做的好吃。
冬至这天为什么要吃水饺呢?我还是有些纳闷。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终于得到了答案。
这冬至是华夏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这一天,(个别年份在12月21日或23日)。冬至,顾名思义是寒冬的开始,交九的第一天。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个节气后来演变成节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国人在这天也要祭奠祖先,跪拜父母。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看了张仲景“舍医救民”的故事,我很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济危扶困的人。
节日习俗
南方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冬至是传统的.祭天祀祖节日,是时年八节之一,民间在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话叫“冬节大如年,不返没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节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酬神祭祖祭典完毕之后,通常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许多地方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节日饮食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饮的习俗。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古人喜贺冬至,冬节是“时年八节”之一,各种冬至节日食物甚多。
羊肉汤
每到冬至各地吃羊肉,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温补羊肉被视为冬天进补佳,选。对于老百姓来说,吃羊肉是冬季进补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是时宜进补方法。冬至吃羊肉是为御寒滋补。
汤圆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29]冬至汤圆,又称冬节丸、冬至团等。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人们就起来生火煲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在江南水乡除了吃汤圆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
年糕
年糕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30]。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30]
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番薯汤果
在宁波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20]
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水饺
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冬至面、冬至肉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冬至这天,不少数广东人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此外还有冬至有吃姜饭等。
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21]
南瓜饼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炸点心
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要吃炸点心,炸糍粑、炸南瓜饼是这天的主食。从冬至开始,需要进食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来补充热量,抵御严寒。
;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之间。以下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间: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时22分38秒,农历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时间:农历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农历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农历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时02分48秒。
冬至俗称“冬节”、“长节”、“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在中国古代,我们非常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大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庆祝冬至的习俗。《汉书》说:“冬至将为太阳之灵,君为领袖,故恭喜。”人们认为冬至过后,白昼越来越长,阳气上升。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冬至,万国百官赞之...其貌不如郑丹。”解释古代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这说明古人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在汉代,冬至是“冬节”,政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是一个固定的假期。《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静下心来,众官不肯做任何事,不听政治,再择吉日省事。”所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境关闭,商旅关闭,亲朋好友互赠食物,互相拜访,过一个快乐宁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百姓在这一天祭拜父母长辈。仍然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合之日。这一天之后,殷琦逐渐消失,杨琪逐渐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问候。
冬至习俗
首先,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可见,冬至吃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习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知府。辞职回老家后,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冻住了。于是,他命令弟子们架起炉子,把羊肉和驱寒草药放在锅里煮,然后拿出来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饺儿”。煮好后,分发给要药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热乎乎的,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学着“焦耳”的样子,把它包起来做成食物,叫做“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冬天数九”。最后九天是十九,然后九天是二十九,以此类推,数到“九十九”就表示“九”用尽了。“九朵花开”,那就温暖了。进入第九年后,文人从事所谓的驱寒活动,选一个“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每个家庭都给他们的家谱,祖先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层大厅,放置桌子,摆好香炉,供品等。在祭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会祭神、土地神,跪拜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兴旺,万事如意。
各地冬至习俗盘点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句流行的话叫“冬节丸吃了就过年”,俗称“添年货”,意思是虽然新年还没过去,但大家都已经添了新的一年。孩子们最渴望吃这碗甜药丸。他们是不是经常晚上醒来问天亮了没有?可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开玩笑,总是不亮。所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童谣“冬天夜长,天黑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的水最醇厚,用它酿造的酒可以保存很久,柔和爽口,香甜,后劲十足。因此,冬至期间客家人酿酒已成为一种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吉日,在市场上购买酿酒设备,把陈年的酒坛搬进小溪里,用黄沙洗去污垢,然后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四川东智吃羊汤
在四川,吃羊肉汤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第一补品。专家指出,吃羊肉不仅能御寒,还能补益身体。可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虚阳痿、腹冷痛、体虚畏寒、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虚、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现在,杭州人都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间,三餐都会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中午有炒白菜、冬笋、肉丝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丝和笋丝汤。冬天吃年糕,长得又老又高,以求好运。
广东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这一天,大部分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的同时准备了一些腊肉和香肠做一顿饭,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冬至节是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交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节天文历法
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每年的冬至都是哪一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每年的冬至都是哪一天啊、每年的冬至都是哪一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