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稼穑培元散(稼穑培元散配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5:25 分类:算命 浏览:223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稼穑培元散,以及稼穑培元散配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药食同源|十大温阳、散寒的食材|罗大伦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稼穑培元散,以及稼穑培元散配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药食同源 | 十大温阳、散寒的食材 | 罗大伦

生姜——解表散寒

药王孙思邈说: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疾病,我们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食物,食物治疗不好,最后才选择药物。

那么,如何来选择食物呢?第一步就是要弄清身体的状态。搞明白自己到底是阴虚内热,还是阳虚内寒,然后再弄清楚食物的阴阳寒热,最后,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用食物的阴阳来调理身体的阴阳。

前面一节,我们介绍了十大属阴的食物,这一节将介绍十大属阳的食物。在十大属阳的食物中,排在第一的当属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气味芳香而轻,是典型的属阳的食物。

大家要记住, 属阴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寒性凉,味道偏苦,药性向下, 当人体内的阳气太盛,内热太大之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使身体内的阳气下降,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而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轻,药性向上,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上升。

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生姜最大的功能就是行阳散气,人们常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意思就是,早晨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时候,姜是纯阳之物,这时,人吃了姜,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推动气血运行,让人一天都精神振奋。

不仅如此,由于生姜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当人们受了风寒之时,就可以用生姜熬水,来驱散身体表面的寒气。

与此同时,如果人受寒了,热胀冷缩,身体内的气就会凝固不动,这时候人就会呕吐和嗝逆,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让他们喝一些生姜水,因为生姜味辛,气轻,有很强的发散作用,能行阳散气,身体内凝固的气一散开,病自然就好了。所以,中医常说:“生姜为呕逆圣药”。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舌红苔黄或者目赤内热的人最好不要吃姜。

韭菜——补肾起阳

韭菜,又叫“起阳草”,光从这个名字里就可以看出,韭菜毫无疑问是“属阳”的食物。 它性温,味辛,有补肾起阳的作用, 因此,民间又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韭菜属阳,所以适合男士吃,可以壮阳;藕属阴,因此适合女士吃可以滋阴。

韭菜适合于寒性体质的人多食。但胃虚有热、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韭菜。

韭菜适合春天食用。“春食香,夏食臭”,春天肝木风动,阳气生发,吃韭菜有利于补脾胃之气,补脾胃之气也就是补全身之气,有利于在春寒料峭的天气保持身体的阴阳平和。

小茴香——暖下腹

小茴香能除去肉类的腥臭之气,增添肉食的香气,所以得名“茴香”,大家注意,茴香有两种——一为大茴香,一为小茴香。大茴香即我们说的八角,小苗香的形状好比谷粒。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它能温肝肾,暖脾胃,理气和中。 奇妙的是,它还可以治疗疝气,也就是“小肠气”,为此,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传,清朝末年,俄罗斯的富商米哈伊洛夫正在游览西湖,就在他陶醉于江南美景之时,疝气不合时宜地发作了,直疼得米哈伊洛夫抱着肚子大喊大叫。遇见这种紧急情况,富商的随行医生毫无办法。船夫赶紧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

老中医来了以后,用一两小茴香研成碎末,让病人用绍兴黄酒送服下去,大约过了二十分钟,米哈伊洛夫忽然觉得不那么疼了,再过了一会儿就完全不疼了。他还以为中医给他用了什么稀世珍药,结果一问,是小茴香,他连称神奇。

原来,小茴香可以散寒止痛,和胃理气,而疝气,也叫小肠气,主要是因为寒气积邪于小肠之间,才导致小腹疼痛,睾丸胀痛。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驱散脾胃和小肠寒气的功能,所以,它治好了俄罗斯富商的疝气。由于小茴香有温暖下腹的作用,如果女性朋友遇到寒凉导致的痛经时,也可以用小茴香煎水喝。

小茴香一般是针对寒证,如果是胃、肾多火,小肠多热的人,使用了小茴香,反而会加重症状,因此,体内有热毒的人禁用小茴香。

川椒——驱寒祛湿

说起川椒,北方人可能会愣一下,什么是川椒呢?没听说过。其实,它的俗名就是花椒。产于秦地的叫秦椒,产于蜀地的叫川椒。

川椒,味辛,性热,有毒,当然,这是指花椒生的时候,“川椒,闭口者杀人”。

川椒,大热纯阳,可以入脾、胃、肺、肾诸经,能够温脾胃,补命门,散阴寒,驱蛔虫,止疼痛,燥风湿,作用非常多。

用川椒煮水泡脚可以燥湿驱寒,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养生习惯就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脚,道理就是,花椒水能祛湿散寒,温脾胃,补命门。脾胃是后天之本,命门是先天之本,温先天之本,补后天之本,这是固本培元的重要方法,而湿邪若是进入了身体,是最难祛除的,久了就会变成终生不去的病。所以,施今墨先生摸准了这些要害,给自己琢磨出了这样一个养生的方法——煮花椒水泡脚。

建议大家也坚持使用这个方法,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一定要用。因为南方雨水多,湿气重。

说到祛湿,这里还不能不提下辣椒。南方人爱吃辣子,不光是他们的口味喜好,更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可以帮助燥湿御寒,保持体内阴阳的和谐。但是有些南方人到了北方,依然爱吃辣椒,后来发现不妥了,原来不长痘痘的,现在吃了辣椒,鼻子发红,脸上长痘。这都是因为环境变了,原来吃辣椒能祛湿气,现在北方本来就干燥,吃了以后只能是增加身体的热和燥,脾胃之火反而上来了,所以痘痘也跟着冒出来了。一样的道理,北方人在炒菜的时候,花椒一定要少放,否则,只能促使身体寒热失调。 阴虚火旺的人,还有孕妇也不要吃花椒。

胡椒——温中散寒

胡椒是辛热纯阳之物,如果体寒,吃了可以驱寒,但如果体热或容易患热病的人吃了,那就会动火伤气,加重病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他自小就特别喜欢吃胡椒,达到了酷爱的程度,结果年年都得眼病,当时也没有怀疑到是胡椒的问题,后来慢慢就知道了,于是咬牙改掉了这个习惯,眼病也就好了。

胡椒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就是因为它能引动体内阳气的生发。 辛味走气,热性助火,所以凡是咽喉肿痛、牙疼和有眼疾的人一定要忌食胡椒。

吃药要对症,吃饭也要对症,胡椒对体内有热的人不宜,但对于体寒的人则是最好的药。 胡椒能温中散寒,壮肾气,如果是胃寒、腹泻、虚冷的人,可以适当吃些胡椒。

同时,胡椒具有开胃的作用,我曾经写过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治疗自己的儿子时,明明知道需要温补,可小孩子就是服不下去药,结果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最后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用胡椒粉,泡在粥里,给孩子喝,结果孩子果然胃口打开,可以服药了,终于得救。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用,如果在某段时间胃口不好,尤其是受凉引起的,就可以在做菜的时候,放入一点胡椒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胃口,增进食欲。

南瓜——温补脾气

南瓜、苦瓜、胡萝卜、番茄、大蒜和黑木耳被称为“蔬中六友”,其中前面提到的苦瓜是属阴的,番茄和黑木耳也是属阴的,南瓜和大蒜是属阳的,胡萝卜是属于平性的。

南瓜性温,味道甘美,入脾胃两经,可以补中益气,对于脾虚气弱的人很有补益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南瓜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因为它可以阻止血糖的迅速升高与降低,有稳定病情的作用,这和中医论述的补脾有相通之处。

我的母亲就曾经血糖偏高,当时我们没有采用服药的方法调理,而是全部采用食物疗法,就是吃山药和南瓜、苦瓜,平时经常用它们做菜,结果,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已经很多年了,现在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我们做南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南瓜切成几块,放在锅里蒸熟即可,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但是 一向体质偏热或有胃热的人应该少食。南瓜补气,所以患气滞湿阻的人也不要吃或者少吃南瓜。

南瓜不要多吃,多吃以后,一是容易引发脚气,二是容易引发黄疸。中医本来是讲究以色补色的,南瓜色黄,吃多了会得黄疸。我就见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女孩儿特别爱吃南瓜,每天必喝南瓜粥,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皮肤变黄,手掌心也变黄了,以为自己得了肝病,结果到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医生询问来去,最后,发现她就是南瓜吃得太多了。

香菜——散寒行气

出去聚餐的时候,服务员常会特别问一下,您吃香菜吗?有人赶紧说,要;有人赶紧摇摇头,不要。爱吃的人,不用知道其好处,他也爱吃;不爱吃的人呢,说不定知道了它的好处,就可以接受它的味道了。

香菜,因为可以提香,所以得名“香菜”,在北方俗称“芫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香料类蔬菜。 香菜的香味儿,有刺激性,可以解表散寒,尤其对外感风寒的人,能起到驱寒发汗的作用。这一点,香菜和葱白的作用相似。

《本草纲目》认为: 香菜辛温香蹿,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可以辟不正之气,行心脾正气。

但因为香菜能动气,所以是发物。吃了以后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另外,特别提醒,有狐臭的人不能食用香菜,有口臭的人也不宜食用香菜,食用了以后,问题会加剧。就算是体质平和的人也不宜多吃,多吃会影响视力,并且损耗阴阳之气。

栗子——温补脾肾

栗子是属阳的食物,很补,它的补益作用甚至能和当归、人参、黄芪媲美,但吃多了容易导致脾胃积热。

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三经,在民间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的美称。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它可以益气健脾,厚补胃肠。而且,栗子还有补肾的功能, 古时候人们又把栗子叫做肾之果,如果老年人因为肾虚导致腰酸背痛的话,就可以吃它来补益。但一定不要吃多,栗子这东西就是 ”生极难化,熟易滞气” ,可见,凡事都要讲究个适当和分寸。

洋葱——发散表寒

大葱、大蒜,还有洋葱,很多人不太喜欢,原因主要是怕它的味道,吃完以后,说话别人都躲着,所以很多人拒绝吃洋葱。而且切洋葱洋的时候,还会眼泪直流。不过在国外,洋葱可是被誉为“菜中皇后”。大家也能发现,西餐里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洋葱。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凡是像辣椒、川椒、胡椒、洋葱、大葱、大蒜这些味道辛辣、气味刺激的食物,大都是属阳的食物,吃后可以引动体内的阳气。《黄帝内经》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辣的气味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它能鼓动阳气,发汗解表。如果是外感风寒,用它们来驱寒非常有效。

洋葱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脾、肾、肺经,具有温中通阳、理气和中、健脾进食的功效。 不过,它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发散风寒,如果你感冒了,觉得冷,可是又不出汗,这时就可以多吃点洋葱,用洋葱熬水喝也可以,你会发现,无汗和鼻塞不通的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但是体热的人不适合吃洋葱,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只要一吃洋葱,不管多少,吃完就会咳嗽,这是因为他体内有热,吃了洋葱,热上加热,当然就会咳嗽了。

大葱——发表通阳

大葱味辛,性微温,有发表通阳的作用。俗话说:葱辣眼,蒜辣心,辣椒辣两头。葱的味道很有刺激性,这种辛辣的气味可以帮助人体将表寒清透出去,从而解除感冒发冷的症状。

用来治感冒的时候,我们通常是用葱的鳞茎部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葱白。 葱白归肺经和胃经, 《本草经》认为葱白 “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

感冒的时候,用葱白熬水,趁热喝,然后捂一点儿汗,鼻塞和发冷的症状就会缓解。民间偏方三根汤,即用 葱根、白菜根、萝卜根 煮汤的方子,也是用来治疗轻微感冒的,同样是起发散表寒的作用。

其实,我们中医很早就开始使用大葱了,张仲景就是使用葱白的高手。比如,在《伤寒论》里面,他就在好几处写到了葱白,最有名的是白通汤,葱白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味药。这个方子是治疗少阴证的阴盛格阳之证的,此时人体内部阴寒偏盛,把虚阳格拒于外,是个危急证候,张仲景就用葱白来通上彻下,破阴阳格拒的情况,从而使阳气来复,阴阳调和。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了为什么国人做菜总是放葱花,其实味道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它可以起到通调气机、宣通阴阳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之处。生活中处处蕴含养生之理,我们不可不知。

阴阳一调百病消 第五章第四节 十大属阳食物

第四节    十大属阳的食物

        1.生姜解表散寒

        药王孙思邈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疾病,我们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食物,食物治疗不好,最后オ选择药物。那么,如何来选择食物呢?第一步就是要弄清身体的状态,搞明白自己到底是阴虚内热,还是阳虚内寒,然后再弄清楚食物的阴阳寒热,最后,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用食物的阴阳来调理身体的阴阳。

        前面一节,我们介绍了十大属阴的食物,这一节将介绍十大属阳的食物。在十大属阳的食物中,排在第一的当属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气味芳香而轻,是典型的属阳的食物。大家要记住,属阴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寒性凉,味道偏苦,药性向下,当人体内的阳气太盛、内热太大之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使身体内的阳气下降,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而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轻,药性向上,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上升,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生差最大的功能就是行阳散气,人们常说:“上床萝ト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意思就是,早晨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时候,姜是纯阳之物,这时,人吃了姜,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推动气血运行,让人一天都精神振奋。不仅如此,由于生姜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当人们受了风寒之时,就可以用生姜熬水,来驱散身体表面的寒气。与此同时,如果人受寒了,热胀冷缩,身体内的气就会凝固不动,这时人就会呕吐和呃逆,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让他们喝一些生姜水,因为生姜味辛、气轻,有很强的发散作用,能行阳散气,身体内凝固的气一散开,病自然就好了。所以,中医常说:“生姜为呕逆圣药。”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舌红苔黄或者目赤内热的人,最好不要吃姜

        2.韭菜一一补肾起阳

        韭菜,又叫“起阳草”,光从这个名字里就可以看出,韭菜毫无疑问是“属阳”的食物。它性温、味辛,有补肾起阳的作用,因此,民间又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韭菜属阳,所以适合男士吃,可以壮阳:藕属阴,因此适合女士吃,可以滋阴

        韭菜适合于寒性体质的人多食。但胃虚有热、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韭菜。

        韭菜适合春天食用。“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肝木风动,阳气生发,吃韭菜有利于补脾冒之气,补牌胃之气也就是补全身之气,有利于在春寒料峭的天气保持身体的阴阳平和。

        3.小茴香一一暖下腹

        小茴香是常用的香料,因为它能除去肉类的腥臭之气、增添肉食的香气,所以得名“茴香”,大家注意,茴香有两种:一为大茴香,一为小茴香。大茴香即我们说的八角,小茴香的形状好比谷粒。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它能温肝肾、暖牌胃,理气和中。奇妙的是,它还可以治疗疝气,也就是“小肠气”,为此,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传,清朝末年,俄罗斯的富商米哈伊洛夫正在游览西湖,就在他陶醉于江南美景之时,疝气不合时宜地发作了,直疼得米哈伊洛夫抱着肚子大喊大叫。遇见这种紧急情况,富商的随行医生毫无办法。船夫赶紧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来了以后,用一两小茴香研成碎末,让病人用绍兴黄酒送服下去,约莫过了二十分钟,米哈伊洛夫忽然觉得不那么疼了,再过了一会儿就完全不疼了。他还以为中医给他用了什么稀世珍药,结果一问,是小茴香,他连称神奇。

        原来,小茴香可以散寒止痛,和胃理气,而疝气,也叫小场肠气,主要是因为寒气积邪于小肠之间,才导致小腹疼痛,睾丸胀痛。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驱散脾胃和小肠寒气的功能,所以,它治好了俄罗斯富商的疝气。由于小茴香有温暖下腹的作用,如果女性朋友遇到寒凉导致的痛经时,也可以用小茴香煎水喝。

        小茴香一般是针对寒证,如果是胃、肾多火,小肠多热的人,使用了小茴香,反而会加重症状,因此,体内有热毒的人禁用小茴香。

        4.川椒一一驱寒祛湿

        说起川椒,北方人可能会愕一下,什么是川椒呢?没听说过呀。其实,它的俗名就是花根。产于秦地的叫秦椒,产于蜀地的叫川椒。川椒,味辛,性热,有毒,当然,这是指花椒生的时候,“川椒,闭口者杀人”。

        川椒,大热纯阳,可以入脾、胃、肺、肾诸经,能够温脾胃,补命门,散阴寒,驱蛔虫,止疼痛,燥风湿,作用非常多。

        用川椒煮水泡脚可以燥湿驱寒,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养生习惯就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脚,道理就是,花椒水能祛湿散寒,温脾胃,补命门。脾胃是后天之本,命门是先天之本,温先天之本,补后天之本,这是固本培元的重要方法,而湿邪若是进人了身体,是最难祛除的,久了就会变成终生不去的病。所以,施今墨先生摸准了这些要害,给自己琢磨出了这样一个养生的方法一一煮花椒水泡脚。

        建议大家也坚持使用这个方法,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一定要用。因为南方雨水多,湿气重。说到祛湿,这里还不能不提下辣椒。南方人爱吃辣子,不光是他们的口味喜好,更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可以帮助燥湿御寒,保持体内阴阳的和谐。但是有些南方人到了北方,依然爱吃辣椒,后来发现不妥了,原来不长痘痘的,现在吃了辣椒,鼻子发红,脸上长痘。这都是因为环境变了,原来吃辣椒能祛湿气,现在北方本来就干燥,吃了以后只能是增加身体的热和燥,脾胃之火反而上来了,所以痘痘也跟着冒出来了。一样的道理,北方人在炒菜的时候花椒一定要少放,否则,只能促使身体寒热失调。阴虚火旺的人,还有孕妇也不要吃花椒。

        5.胡椒一一温中散寒

        胡椒是辛热纯阳之物,如果体寒,吃了可以驱寒,但如果体热或容易患热病的人吃了,那就会动火伤气,加重病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他自小就特别喜欢吃胡达到了酷爱的程度,结果年年都得眼病,当时也没有怀疑到是胡椒的问题,后来慢慢就知道了,于是咬牙改掉了这个习惯,眼病也就好了。胡椒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就是因为它能引动体内阳气的生发。辛味走气,热性助火,所以凡是咽喉肿痛牙疼和有眼疾的人一定要忌食胡椒。

        吃药要对症,吃饭也要对症,胡椒对体内有热的人不宜,但对于体寒的人则是最好的药。胡椒能温中散寒,壮肾气,如果是胃寒、腹泻、虚冷的人,可以适当吃些胡椒。同时,胡椒具有开胃的作用,我曾经写过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治疗自己的儿子时,明明知道需要温补,可小孩子就是服不下去药,结果急得团转,怎么办呢?最后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用胡椒粉,泡在粥里,给孩子喝,结果孩子果然胃口打开,可以服药了,终于得救。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用,如果在某段时间胃口不好,尤其是受凉引起的,就可以在做菜的时候,放入一点胡椒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胃口,增进食欲。

        6.南瓜一一温补脾气

        南瓜、苦瓜、胡萝ト、番茄、大蒜和黑木耳被称为“蔬中六友”,其中前面提到的苦瓜是属阴的,番茄和黑木耳也是属阴的,南瓜和大蒜是属阳的,胡萝卜是属于平性的。南瓜性温,味道甘美,入脾胃两经,可以补中益气,对于脾虚气弱的人很有补益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南瓜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因为它可以阻止血糖的迅速升高与降低,有稳定病情的作用,这和中医论述的补脾有相通之处。我的母亲就曾经血糖偏高,当时我们没有采用服药的方法调理,而是全部采用食物疗法,就是吃山药和南瓜、苦瓜,平时经常用它们做菜,结果,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已经很多年了,现在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我们做南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南瓜切成几块,放在锅里蒸熟即可,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但是一向体质偏热或有胃热的人应该少食。南瓜补气,所以,患气滞湿阻的人也不要吃或者少吃南瓜。南瓜不要多吃,多吃以后,一是容易引发脚气,二是容易引发黄疸。中医本来是讲究以色补色的,南瓜色黄,吃多了会得黄疸。我就见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女孩儿特别爱吃南瓜,每天必喝南瓜粥,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皮肤变黄,手掌心也变黄了,以为自己得了肝病,结果到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医生询问来去,最后,发现她就是南瓜吃得太多了。

        7.香菜一一散寒行气

        出去聚餐的时候,服务员常会特别间一下,您吃香菜吗?有人赶紧说,要:有人赶紧摇摇头,不要。爱吃的人,不用知道其好处他也爱吃,不爱吃的人呢,说不定知道了它的好处,就可以接受它的味道了。

        香菜,因为可以提香,所以得名“香菜”,在北方俗称“芫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香料类蔬菜。香菜的香味儿,有刺激性,可以解表散寒,尤其对外感风寒的人,能起到驱寒发汗作用。这一点,香菜和葱白的作用相似。

        《本草纲目》认为:香菜辛温香蹿,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可以辟不正之气,行心脾正气。

        但因为香菜能动气,所以是发物,吃了以后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另外,特别提醒,有狐臭的人不能食用香菜,有口臭的人也不宜食用香菜,食用了以后,问题会加剧。就算是体质平和的人也不宜多吃,多吃会影响视力,并且损耗阴阳之气。

        8.栗子一温补脾肾

        栗子是属阳的食物,很补,它的补益作用甚至能和当归、人参、黄芪媲美,但吃多了容易导致脾胃积热。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三经,在民间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的美称。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它可以益气健脾,厚补胃肠。而且,栗子还有补肾的功能,古时候人们又把栗子叫作肾之果,如果老年人因为肾虚导致腰酸背痛的话,也可以吃它来补益。但一定不要吃多,栗子这东西就是“生极难化,熟易滞气”,可见,凡事都要讲究个适当和分寸。

        9.洋葱一一发散表寒

        大葱、大蒜,还有洋葱,很多人不太喜欢,原因主要是怕它的味道,吃完以后,说话别人都躲着,所以很多人拒绝吃洋葱。而且切洋葱的时候,还会眼泪直流。不过在国外,洋葱可是被誉为“菜中皇后”。大家也能发现,西餐里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洋葱。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凡是像辣椒、川椒、胡椒、洋葱、大葱、大蒜这些味道辛辣、气味刺激的食物,大都是属阳的食物,吃后可以引动体内的阳气。《黄帝内经》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辣的气味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它能鼓动阳气,发汗解表。如果是外感风寒,用它们来驱寒非常有效。洋葱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脾、肾、肺经,具有温中通阳、理气和中、健脾进食的功效。不过,它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发散风寒,如果你感冒了,觉得冷,可是又不出汗,这时就可以多吃点洋葱,用洋葱熬水喝也可以,你会发现,无汗和鼻塞不通的症状很快就能缓解。但是体热的人不适合吃洋葱,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只要一吃洋葱,不管多少,吃完就会咳嗽,这是因为他体内有热,吃了洋葱,热上加热,当然就会咳嗽了。

        10.大葱一一发表通阳

        大葱味辛,性微温,有发表通阳的作用。俗话说:葱辣眼,蒜辣心,辣椒辣两头。葱的味道很有刺激性,这种辛辣的气味可以帮助人体将表寒清透出去,从而解除感冒发冷的症状。

        用来治感冒的时候,我们通常是用葱的鳞茎部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葱白。葱白归肺经和胃经,《本草经》认为葱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感冒的时候,用葱白熬水,趁热喝,然后捂一点儿汗,鼻塞和发冷的症状就会缓解。民间偏方三根汤即用葱根、白菜根、萝卜根煮汤的方子,也是用来治疗轻微感冒的,同样是起发散表寒的作用。

        其实,我们中医很早就开始使用大葱了,张仲景就是使用葱白的高手。比如,在《伤寒论》里面,他就在好几处写到了葱白,最有名的是白通汤,葱白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味药。这个方子是治疗少阴证的阴盛格阳之证的,此时人体内部阴寒偏盛,把虚阳格拒于外,是个危急症候,张仲景就用葱白来通上彻下,破阴阳格拒的格局,从而使阳气来复,阴阳调和。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了为什么国人做菜总是放葱花,其实味道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它可以起到通调气机、宣通阴阳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之处。生活中处处蕴含养生之理,我们不可不知啊。

        答读者问

        舒筋散问:

        “薏米性微凉,如果脾 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还是不太适合的。”一一这是中里巴人推介薏米时说的,不知罗先生以为对否?

        罗博士答:

        脾胃过于虚寒的人,可以用炒薏苡仁,一般情况下,在用药的过程中,薏仁很少单独使用,多是和其他的药物配合使用,所以偏性多能被校正,比如和白蔻仁一起用,白蔻仁的温热之性就校正了意苡仁的微寒之性,这是中医用方之妙。所以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如果是阳虚之人,一般不要单独使用薏苡仁,以防止伤阳,但是可以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其实,薏苡仁最主要的使用指征是必须有湿气,如果大便燥结,毫无湿气可言,就不能用薏苡仁了。

        新浪网友问:

        罗老师,您好!请问老人感冒久咳怎么办呀?我们这些子女都长期在外地,电话里听到心都碎了,又帮不上忙,她现在只有黄痰和咳嗽,其余没有什么症状,都咳了半个月了,有什么安全的食疗方法吗?感谢!

        罗博士答:

        朋友,有黄痰说明体内还是有热,一定要清除,可以用些枇杷叶、浙贝母、连翘等药,应请当地的医生给把把关,我觉得这三味药应该是可以用的。咳嗽并不可怕,主要是要把热清掉。嗽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痊愈的,只要认准痰黄,使用清热化的药物,方向就不会错,等黄痰清掉以后,用点杏仁等降肺气的食物就可以了。

        新浪网友问:

        博士,孕妇体内湿重,大便不成形,可以吃什么调理?杏仁露吗

        罗博士答:

        朋友,孕妇最好不服用药物,如果体内湿气重,可以多晒太阳,增加一点运动量,以晒太阳为主,以此来振奋阳气;阳气振奋了,就可以把湿气去掉,这是最自然的方法了。

        新浪网友问:

        罗博士好,我女儿今年八岁,一个月前患感冒留下个病根就咳嗽不断。吃了很多药,咳嗽总断不了根。您在《养生堂)中讲酸石榴止咳后,我给孩子用了一下,结果,喝了两次就好了,非常感谢罗老师,不知道石榴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罗博士答:

        很多人问我:“酸石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呢?”我借这个机会来讲一讲。酸石榴治病,关键在于一个“酸”字。中医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意思是酸味有收敛的作用。酸石榴因为它酸,所以可以收摄肺气,治疗肺虚咳嗽;一般久咳,咳的时间长了,肺气就虚了,这时用酸石榴很管用。由于酸石榴有收涩的作用,所以,它还可以止泻,比如秋天天一凉,小儿腹泻多,就可以把石榴连皮一起捣烂,喝这个汁,效果不错

基于虚劳探究叶天士对经方的继承与创新

基于虚劳探究叶天士对经方的继承与创新

叶冠成 1, 2张泽涵 2杨志然 1, 2黄小娟 1, 2王凤龙 3苗瑞恒 4赵歆 2#

1  叶氏论治虚劳的理论特色

纵观《临证指南医案》, 可知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叶氏在继承《内经》《难经》和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将虚劳分为虚、损、劳 3 个层次,以反映虚劳病程发展和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程度。 在病变部位上,叶氏将虚劳分为上损、中损和下损, 分别指代肺、脾胃和肾的虚损状况,但以中焦脾胃作为虚劳病机核心, 如其本人所言“ 上损过脾, 下损及胃, 皆属难治之例”, 此外叶氏还有“ 二气交伤, 然后天为急”以及“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均体现对中焦脾胃的重视。 此外,叶氏亦重视下焦肾脏对虚劳的重要性,在培补中焦之时,若下元虚损,亦讲究中下兼顾,温补脾肾,以防下损及中[3]。

1. 1  建中培元,调和营卫

仲景脾胃学说贯穿《伤寒杂病论》全篇, 提出脾胃之气可资助营卫, 并创小建中汤一方以治疗虚劳诸症,方中以饴糖、生姜、大枣之药甘缓补中,正所谓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亦可通过培补脾胃之气以化生营卫,而建中即培补中焦脾胃元气。 营卫二气均来自 脾胃元气,营中有卫, 营卫一气, 补营亦是培元护本,如东垣所言“ 胃 为卫之本, 营乃脾之源”。 卫为阳,营为阴,营卫调和则全身阴平阳秘,双补气阴,全身脏腑得以濡养,虚劳各类症状即可缓解。

叶氏在继承仲景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对于各类虚劳疾病, 善用建中类方治疗。 如治疗一久咳致虚者,“仲,久嗽, 神衰肉消, 是因劳倦内伤。 医不分自 上自 下损伤,但以苦寒沉降。 气泄汗淋,液耗夜热, 胃口 得苦伤残, 食物从此顿减。 老劳缠绵, 诅能易安。 用建中法。 黄芪建中汤去姜”[4]34 。 叶氏诊断为上损及中,上焦肺气虚衰, 子盗母气, 肺气不足则中焦受损,脾胃衰弱则不能补肺金, 母不生子, 为此以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 固护中焦, 补母以生子。又如叶氏治疗汪某医案, “汪, 脉左小右虚, 背微寒,肢微冷, 痰多微呕, 食减不甘。 此胃阳已弱, 卫气不得拥护,时作微寒微热之状,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实邪矣”[4]36 。 叶氏以人参、当归、桂枝、白 芍、南枣为方,可知此类营卫不和之虚劳, 卫气虚则肌表不固,卫阳无以温煦全身因而畏寒喜暖。 此方有仲景桂枝汤之意,桂枝芍药调和营卫, 人参补中和营卫,使中气足则营卫生化得以源泉不竭。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 主统血。 脾运化功能正常,则可运化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使之转输于全身,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使人精神充足,体力充沛。中焦脾胃健运, 则食欲旺盛, 纳食增加, 全身水谷精微、气血津液化源充足,虚劳诸症得以缓解,正如叶氏门人邹滋九所言:“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 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4]39 。 叶氏建中培元法在用药上亦十分谨慎,常用黄芪建中汤去生姜。 虚劳日 久, 气阴两伤, 故以黄芪补气之力合味甘之性, 与诸补益药共奏培补元气、固护中焦之效;阴液不足, 患者多见虚热之象, 去生姜意在恐生姜其性辛热,动阳伤阴,致阴阳失衡。

1. 2  胃有阴阳,分证论治

叶氏一生精勤不倦, 在继承李杲重视脾胃元气的基础上,结合自 身临床实践,认为调理脾胃不可仅从培补脾元入手, 脾胃二脏特性各异, 且各有阴阳,治疗时应辨阴阳分证论治。 从脏腑特点上看, 胃属阳明燥土,喜润,如《临证指南医案》[4]87 云:“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 安。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从脏腑气机而言, 脾主升清, 胃 主和降,一升一降,所谓“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叶氏弟子华岫云有言: “ 今观叶氏之书, 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4]87 ”可知因脾胃 阴阳属性、生理功能和喜恶特点不同,在治疗时应分证论治, 不应脾胃不分、阴阳不辨地笼统治疗。

叶氏在虚劳疾病的治疗中, 针对脾胃的不同生理病理特性和阴阳属性,提出胃阴学说,进一步完善了历代医家有关脾胃的观点。 叶氏胃阴学说滥觞于仲景,仲景非常重视胃阴,如竹叶石膏汤之类治阳明后期胃阴耗竭之方,加粳米益气健脾,使阴液得以生化无穷,甚至气分大热之白虎汤, 仲景亦用粳米; 此外仲景创麦门冬汤一方以滋肺胃之阴。 后世东垣脾胃学说重视升发脾胃清阳而忽视胃阴, 叶氏在继承仲景与东垣脾胃 学说的基础上对胃 阴进行深入阐发,认为胃有燥火之时, 东垣之法并不适用, 《 临证指南医案》[4]87 言:“故凡遇享质木火之体, 患燥热之症, 或病后热伤肺胃 津液, 以致虚痞不食。 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搞热,便不通爽。 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 岂可以芪、 术、 升、 柴治之乎。” “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胃 体阳而用阴, 胃 中阴液往往主宰人体全身津液的存亡, 对于虚劳诸症的缓解与预后至关重要,固护胃阴对维护胃腑功能非常关键。胃阴不足,阴虚则不能制阳,因而虚火上炎,扰动神明,煎熬阴液,出现心烦口渴、肌肤燥热、不寐乏力、便干纳差、舌绛咽干等阴虚虚劳表现。 胃主受纳, 胃阴不足则纳化失和,见饥不欲食、食不知味,纳食减少等虚劳之症 [5] 。 叶氏多以益胃汤、沙参麦冬汤或麦门冬汤加减化裁治疗,《临证指南医案》[4]37 有案云:“华(三七)春深地气升,阳气动,有奔驰饥饱,即是劳伤。《内经》劳者温之,夫劳则形体震动,阳气先伤。 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 劳伤久不复元为损,《内经》有损者益之之文。 益者, 补益也。 凡补药气皆温,味皆甘,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 春病入秋不愈,议从中治。 据述晨起未纳水谷,其咳必甚,胃药坐镇中宫为宜。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可知叶氏依据此虚劳病人劳伤不复、奔驰饥饱、未纳水谷之症,认为其中焦虚损、胃阴不足、胃纳失职, 故以滋养胃阴之药坐镇中宫,予麦门冬汤化裁治疗。 麦门冬汤原方之半夏因其性偏温燥而被弃用, 叶氏常伍沙参、天冬、生地黄等药以加强滋阴之效。

叶氏重视胃阴, 但并未忽视胃阳在虚劳中的作用,华岫云曰:“世人胃阳衰者居多。”因胃主受纳,胃阳不足则胃无以腐熟所摄入之水谷,因而出现口淡无味、纳差、脘腹胀满等症状;在气机上,胃主和降,以通降为顺,若胃阳不足, 则浊阴上逆,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6] 。 胃阳不足, 则阴寒内盛, 可见脘腹冷痛、纳差、肠鸣等症。 仲景常以附子粳米汤、理中汤、大半夏汤等方治疗此类患者。 叶氏亦善用附子粳米汤,方中附子温阳助运, 粳米调补胃 阴, 阴阳相和, 则诸病得解,其意如叶氏所言:“少少用附子以理胃阳,粳米以理胃阴, 得通补两和阴阳之义”[4]91 。 《临证指南医案》[4]115 有案云:“潘( 十八) 食后吐出水液,及不化米粒,二便自 通, 并不渴饮, 五年不愈。 宜理胃阳, 用仲景法。 熟附子、半夏、姜汁、白粳米。”该案患者因胃阳不足,无以温煦腐熟水谷,故食后即吐清水痰涎,多年不愈而成虚劳重症,叶氏予仲景附子粳米汤治疗, 以调理胃阳、温胃止呕。

1. 3  脾肾双补,中下兼顾

对于肾阳不足之虚劳,仲景以八味肾气丸治疗,肾气丸一方集中体现了“ 阴中求阳” 之意, 但该方仅局限于肾,对脾认识不足。 而薯蓣丸一方虽有干地黄( 生地) , 但生地黄滋肾之力较弱, 故全方重在补脾,黄元御认为该方“理中而运升降之枢”。 叶氏对于脾肾有独到认识,曾言“脾阳宜动, 肾阳宜藏”, 将脾肾二脏得以有机结合。 后徐灵胎对此拍案叫绝,水火不济是导致虚劳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叶氏重视先天肾元在虚劳病机中的意义, 对于虚劳诸症治疗,往往共同培补脾肾之阳,以求补火助土,固护中下焦,多用肾气丸或用补肾填精助阳之药治疗虚劳脾肾阳虚证。 如叶氏治蔡氏一案, “ 蔡, 久嗽气浮, 至于减食泄泻, 显然元气损伤。 若清降消痰,益损真气。 大旨培脾胃以资运纳,暖肾脏以助冬藏,不失为带病延年只算。 异功散。 兼服熟地炭,茯神,炒黑 枸 杞, 五 味, 建 莲 肉, 炒 黑 远 志, 山 药 粉丸”[4]35 。 本案患者咳嗽日 久, 上焦肺气不足, 又因减食泄泻,可见中焦不足, 脾阳亏虚则脾胃虚寒, 阴寒内生,虚寒则脾胃功能受限, 水谷精微运化不利,为此叶氏采用异功散和山药以培补中焦, 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 温补中焦则气机升降得复, 此谓“纳谷资生, 脾胃 后天得振”。 又因肾主气, 为先天之本,内寄相火及元阴元阳, 肾阳不足, 肾中所藏之元气亦随之亏虚,而元气为立命之根,该患者虚损日久,中损及下,出现下焦虚寒之象,为此叶氏加枸杞、山药、五味子以暖肾填精助冬藏。

2  叶氏经方应用特色

2. 1  善用食疗,胃喜为补

叶氏 [4]29 认为:“少年形色衰夺, 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物自 适者,即胃喜为补, 扶持后天, 冀其久延而已。” “ 胃喜为补”其意为生理病理状态下, 摄入符合胃的喜好与自 身口味的食物,从而发挥不同食物的补益作用。 加之食物因其性味归经各不同, 可入不同脏腑不同经络而奏补益之效,因而食疗在虚劳诸症的治疗和预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仲景可谓开药食同源之先河,论治虚劳有薯蓣丸,方中含大枣、大豆、山药等药食同源之物,既无毒副作用,又能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 寓药食之五味, 以五味滋养五脏, 其意如《金匮要略》[7]23 所言“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 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 必发热也”。 治寒疝腹中痛则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以羊肉辛温之力治血虚而寒从中生,寓医于食,还可保留较好口 感, 血肉有情之品治血肉之体,易于被患者接受。

叶氏亦善用食疗进行治疗、预防和康复, 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有 96 案记载食疗处方。 叶氏对食疗的应用,不仅发挥调理脾胃、培补正气之用, 更拓展为兼调形神,具有广义补法之意。 胃以喜为补,人以喜为治,情志变化往往影响五脏六腑之功能,中焦脾胃功能的正常需要心神的统摄, 而心神情志的正常又依赖于脾胃所运化之水谷精微的濡养, 故叶氏将胃视为形神共治之枢,以达脾胃安和、精神喜乐之效 [8] 。 食疗在使用形式上, 君臣佐使均可涉及, 或直达病所, 或发挥辅助作用[9]。 在具体药食使用上,叶氏善用药食同源之品, 《临证指南医案》 中有山药、甘蔗、梨、粳米、木瓜、薏苡仁等药的应用记载,如叶氏治一“心肾不交,上下交损” 之人, 认为“当治其中”,予米饮汤调送参术膏。 食疗因取材方便、营养丰富、味道可口 等特点, 易被患者接受, 在虚劳治疗与恢复过程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10] 。

2. 2  血肉有情,补肾填精

经方对血肉有情之品有大量应用,如炙甘草汤方中加入阿胶,治疗阴阳两虚之脉结代、心动悸,阴虚则煎熬阴血,而阿胶善滋阴养血,对心肝血虚尤其适宜,具有较好的宁心安神之效。 虚劳失精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仲景以龙骨、牡蛎入药,二者均为咸寒沉降之品,以涩亡失之精,如黄元御认为其意在“敛神气而涩精血”。 叶氏对血肉有情之品亦有理解 [4]33 :“五液全涸,草木药饵总属无情, 不能治精血之惫, 故无效, 当以血肉充养,取其通补奇经”;“夫精血之有形,以草木无形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可见叶氏对于虚劳之病多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气血、中下兼顾、补益脾肾、调和阴阳,促使体内气血运行生化正常。 《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多种常用的血肉有情之药,如紫河车、鹿角胶、鹿茸、牛乳、龟甲、猪牛羊骨髓等。 如治万氏下元虚损一案,万氏“右腰牵绊,足痿,五更盗汗即醒,有梦情欲则遗, 自 病半年, 脊柱六七节骨形凸出……内应精血之损伤也”[4]33 ,叶氏以大量血肉之药为方,方中“人参一钱,鹿茸二钱,杞子三钱,当归一钱,舶茴香一钱,紫衣胡桃肉二枚,生雄羊内肾二钱”。 但叶氏并非仅用大量血肉之品,因血肉之品往往其性滋腻,加之虚劳病人通常脾胃不足、运化无力, 无力运化大量滋腻碍胃之药,不但无法补益资生, 反而抑制本就虚弱的脾胃功能。 为此叶氏在方中通常佐以茯苓、白术、砂仁等健脾理气药, 疏利气机, 以通为用, 既可引导血肉有情等涩味药以固精填髓, 更防脾胃再次受损,可谓一举两得,如其本人所言:“非通无以导涩,非涩无以固精。”

2. 3  用药清灵,柔阳滋液

仲景八味肾气丸一方,虽为补肾阳而设,但方中仅入少量附子、桂枝, 相反佐大剂滋阴填精之药, 既寓“阴中求阳”之理,亦恐峻补之药燥热之性伤及肾阴。 肾者主水,为水脏,藏相火,藏精,故补肾之法应重在滋水填精。 峻补之药易助阳生火, 使相火妄动以致“壮火食气”。 叶氏虽重视温补脾肾, 但并不认同过用辛香燥热之品以峻补肾阳之法,因燥热之品易损肾阴, 阴液易损难复, 如叶氏所言“ 桂附刚愎,气质雄烈……刚则愈劫脂矣”[4]33 , 故多以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力度较缓之药以温补下焦,可谓柔阳滋液,缓缓图之, 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11] 。 其中肉苁蓉其性从容缓和, 是柔阳滋液之要药。 对于阳虚重症,叶氏在使用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时仍十分谨慎,“少济以柔药”,常配伍养阴生津之品, 或常与茯苓、粳米等为伍, 取茯苓淡渗利湿健脾之功, 粳米和胃益气之力,以防附子辛散之力耗伤本就匮乏的正气,以祛邪而不伤正。 如《临证指南医案》[4]85 云:“某( 三二) , 脉濡自 汗, 口 淡无味。 胃 阳惫矣。 人参、淡附子、淡干姜、茯苓、南枣。” 此类胃 阳不足之人,叶氏在使用附子时,以茯苓、南枣等药通补胃阳,安中和胃,以制附子辛散之力。 叶氏组方刚柔相济、轻灵柔润,特别注重保护后天脾胃的能, 即“ 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

2. 4  甘寒濡润,保阴养正

仲景针对胃 阴不足之证常以麦门冬汤加以论治,方中麦冬甘寒濡润, 以柔药滋养热邪暗耗之阴。叶氏所治胃阴不足之人, 亦多见于热病后期肺胃阴伤之证,故治疗中多用甘寒濡润之药, 如叶氏 [4]87 所云:“所谓胃 宜降则和者, 非用辛开苦降, 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 以养胃阴, 则津液来复, 使之通降而已 矣。” 为此叶氏善用白 扁豆、沙参、麦冬等甘寒濡润之药, 甘寒养阴, 清热和胃,使得胃中阴阳调和,以养为“通”, 胃腑得养则胃之通降功能得以恢复 [12] , 如 《 临证指南医案》[4]85云:“陆( 二十) , 知饥少纳, 胃阴伤也。 麦冬、川 斛、桑叶、茯神、蔗浆。”久病不仅伤阴, 更可伤及人体正气,以致气阴两伤,故叶氏在补阴药中常佐以生地黄与麦冬等药对,亦或加人参、黄芪等甘温益气之药,在清虚热的同时,不忘扶助人体正气,体现叶氏虚劳治疗中养正辅之、虚则补母的思想, 可谓“ 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13]。

2. 5  共调气机,升降相因

虚劳患者往往伴有气机升降失常, 治疗虚劳之名方薯蓣丸、建中汤均含气机升降之理。 以薯蓣丸为例,全方意在通过调补脾胃升降之枢以疏解肝气,清金降逆并健运中焦, 故以桔梗载药上行, 川芎、桂枝有助于升发气机, 并协助肝气的条达。 叶氏在调补脾胃、中下兼顾之时,亦重在恢复人体气机的升降相因,纵观叶氏用药,可见叶氏对于脾升胃降的气机运动特点格外重视。 脾主升清, 故叶氏虚劳用药多加羌活、防风、陈皮等辛散升提之物,以助脾之升散,以使阳气升清。 胃主和降, 叶氏并不单用补益胃阳胃阴之药,以防阻碍胃之通降, 而是重在通补阳明,常配伍半夏、茯苓等,以促气机下行,通阳降逆,促进胃腑气机功能的恢复 [14] 。 如《 临证指南医案》[4]86云:“王( 五十) , 素有痰饮, 阳气已 微, 再加悒郁伤脾, 脾胃运纳之阳愈惫, 致食下不化, 食已欲泻。 夫脾胃为病,最详东垣,当升降法中求之。 人参、白术、羌活、防风、生益智、广皮、炙草、木瓜。” 对此脾胃阳虚之人,叶氏方中补中有通, 木瓜与防风一升一降,调和肝脾,升降相因。 脾胃虚寒之胃气上逆,叶氏并不多用白术、甘草等温胃健脾之药,其守而不走之性妨碍胃腑之通降, 相反叶氏常用经方之旋覆代赭汤,取旋复花、代赭石沉降之功,镇摄上逆之胃气,共调气机,以恢复正常的脾胃功能。

2. 6  久病入络,化瘀散结

虚劳日 久多伤及中焦脾胃,脾胃气血生化乏源,则肌肉失精微之濡养, 肝木失脾土之滋润则肝血不足, 肝血虚则双目 失养, 故两目 暗黑。 脾胃不足, 气机升降失常则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血行,故见肌肤甲错。 《金匮要略》 针对“ 五劳虚极……内有淤血、肌肤甲 错、两目 暗黑 [7]96 ” 之虚劳后期表现, 创大黄虫丸治疗。 大黄 虫丸寓缓中补虚、通络散结之理,虫类药取其破瘀消症之力,甘草培土而缓中补虚,地黄、芍药以缓中补虚。 叶氏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络病学说, 提出 “ 久病入络” 的观点。 虚劳之证以虚为主,常虚实夹杂,故通络应重在补虚以散结。 如叶氏所言“大凡络虚, 最宜通补”, 以补为通,常含塞因塞用之理。 《临证指南医案》 有案云“ 秦,久有胃痛,更加劳力,致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4]245 。 故以“ 缓逐其瘀” 为法, 以大黄 虫丸加减化裁治疗。 此案为虚劳日 久, 伤及络脉,中土不运,气血不行,故发为胃脘痛,其本在虚中夹实。 经主气, 络主血, 则当从气血论治, 取化瘀散结之理。 大黄 虫丸一方特意选丸剂之剂型, 乃顾及患者久病体弱不耐攻伐,意在缓而攻下。 此外,叶氏还常用大枣、人参、茯苓、甘草等燮理中焦之药与化瘀药相伍,治疗久病入络之虚劳, 意在缓中补虚,塞因塞用,攻邪而不伤正。

3  小结

叶氏平生精勤不倦, 对各类杂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心得体会, 《临证指南医案》是对叶氏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叶氏对于经方的高度重视与传承创新,应用建中培元、调和营卫,胃有阴阳、分证论治,脾肾双补、中下兼顾等法治疗虚劳, 疗效显著。 通过对叶氏活用经方治疗虚劳思想进行探讨,以期拓展经方的临证应用范围。

关于稼穑培元散和稼穑培元散配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