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3:12 分类:算命 浏览:12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以及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节民俗活动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统名之曰“年货”。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
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春节是我们国家非常盛大的一个节日,这是一个大团圆的日子,春节也有着非常多的庆祝活动。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1
1、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亦称扫屋)的习俗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3、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4、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5、压岁钱
每年除夕夜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6、贴春联
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7、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8、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9、拜岁
祭祖拜神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所以人们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
10、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成一派。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中国的民俗。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2
春节的历史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末的大型祭祀活动。是当时中国最为热闹,也是最盛大的一个古代传统节日,也有的说法是春节在尧舜时期就有类似的活动,只是没有形成规模。明朝则是每到春节均有大型的祭祀活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7年12月7日,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就是春节从上古到现在的一个演变。
有哪些活动
大年三十当天早晨起来贴对联,福字,挂钱等。大约弄完这些大约十点半左右!然后会做中午饭:煮大骨头,鱼肉,鸡肉等吃食!十一点半左右会在院子里放一挂挂鞭和几个双响(鞭炮)然后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午饭之后换上新衣服,父母会往孩子兜里放一些钱,叫压兜钱!下午出去串串门。等到晚上一起看看春晚!大约晚上十点左右会包饺子,会往饺子里放一些硬币。这个十分重要,年夜饭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说明这个人有福,预示着新的一年会交好运!其次就是灯光!春节这几天,每当天黑的时候就开始点灯,家家灯火通明,意味着延年,香火不断。
传统习俗——贴春联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贴春联在古代又可以被称为“贴年红”,除了包括门两侧的春联之外,还包括大门上的红色“福”字。无论贴春联还是贴“福”字,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有的地方还要贴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认为可以让一家人去邪避灾。
春节节庆活动有哪些3
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1、民间的耍社火,每年都会有很多个区县组织各个庆祝春节的活动,耍社火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庆祝活动,会吸引很多人一起参与,也可以说是一场盛会,场面绝对不亚于明星开的演唱会。
2、政府组织的庆祝活动,比如每年在西安城墙上都会举行新春灯展,那场面也是非常壮观,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猜灯谜,观灯展,欢度新春。
3、还有各种各样的庙会,庙会上可以品尝陕西很多传统的民间小吃,也让工作的一年的人们,有了充裕的时间,放松一年的疲惫,尽享合家欢乐。
春节放假是怎样安排的呢
春节的放假是根据每年大年三十的时间定的,因为每年三十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放假的时间多多少少会有变化,主要是依据过年时间而定的。还有就是不同公司和不同学校放假时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一样。大家若想知道大概的放假时间可以提前翻翻日历,看看大年三十是什么时间,就可大概知道了,具体时间还是要看各自单位的情况了。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过年也就是我们说的春节,是我们国家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团圆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下面和大家分享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1
1、春节和家人团聚
过年,在外面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在外辛苦打拼了整整一年,唯有春节这个节日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一场。
2、去亲戚家拜年
春节,我们都要走访亲戚,为的是联络感情,亲戚要有来往,有来有往彼此的亲情才会更加深厚。
3、放烟花放鞭炮
过年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要放烟花和炮竹,因为这是庆祝过年,也是春节的一种庆祝方式。
4、逛花市
正月里来是新春,各种各样的花都争先恐后的绽放,所以春节里可以去逛花市,赏心悦目。
5、亲朋好友聚会
在这个值得庆贺的节日里,亲朋好友都会聚会,利用这个美好的时光,共度佳节。
6、相亲
每到过年,就有不少的单身男女选择去相亲,因为很多都已经回家了,所以利用这个喜庆的节日相亲。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2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7、给压岁钱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8、祭祖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9、燃爆竹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3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正月初八日为众星君聚会之期,又是“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祭祀星君)。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这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祭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彩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试花灯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都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4
(1)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 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满水缸。
燃放完爆竹以后,每家的男子都要做一件事情,即挑水。男人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去水井旁打水,而且一定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唐朝时期。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由于燃放爆竹,引发了一场大火灾,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导致大火烧掉了很多的物资,以至于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恐惧。因此在以后的春节,每家每户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挑水,以防备再有那样的火灾出现。后来演变成了春节的一种习俗。也有的解释是说这样做是因为聚财,因为水满缸,可以看作是家里的钱财满盈的表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习俗一直在广大的农村还保留至今。不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里的水井也已经不怎么多了,这种习俗已经快要消亡了。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现在则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而没有原有的“门簿”之类的做法。 在初一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吃完饭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人便使用各中贴片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网络视频百年等方式。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关于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和春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