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9月17日是什么节日(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6 17:27 分类:算命 浏览:109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9月17日是什么节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今天给各位分享9月17日是什么节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中国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3月12日,星期五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后因各方面因素,终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

日本: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

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

印度:在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泰国:每年的国庆节(12月5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

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英国:每年1月6日至12日为全国植树周。

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

中秋节是多少号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GJ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GJ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GJ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21年-2030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

2022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

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

2024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

2025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06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一

2026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

2027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三

2028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

202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

2030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四

中秋节由来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GJ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2022年9月节日

2022年9月节日时间一览

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5日:中华慈善日

9月7日:白露

9月8日:国际扫盲日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9月9日:全国拒绝酒驾日

9月10日:中秋节

9月10日:教师节

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1日:世界急救日

9月12日: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9月14日: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

9月14日:中国网民节

9月15日:豆腐文化节

9月15日:国际民主日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17日:世界骑行日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18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

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

9月22日:国际熊猫节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3日:秋分

9月25日:国际聋人日

9月26日:世界避孕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

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

9月29日:世界步行日

9月29日:世界心脏日

9月30日:国际翻译日

2022年9月节气是什么

2022年白露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9月7日23:32:07

阴历日期:八月(大)十二星期三

结束时刻:2022年9月23日09:03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2022年秋分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9月23日9:03:31

阴历日期:八月(大)廿八星期五

结束时刻:2022年10月8日15:22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意味正式进入了秋季,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是因为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9月17日是什么日子呢?

1871年9月17日第一国际的一次重要会议——伦敦会议

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偷袭清朝北洋舰队,清军被迫展开血战,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黄海大战。 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等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1905年9月17日,冯至诞生。冯至是中国著名翻译家

张学良在1930年9月17日挥兵入关,结束中原大战

日本军队1931年9月17日把武器发给在东北地区的日本浪人,筹备918事变

1949年9月17日,国民党军爱国将领杨虎城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56岁。

195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根据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决定,对于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实行特赦。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1988年9月17日,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汉城开幕。中国运动员在这届奥运会上共夺得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

1991年9月17日,第46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关于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和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