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英语故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6 05:34 分类:算命 浏览:215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以及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英语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2、二月二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以及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英语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主要有祭灶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等。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生长和地方平安。因此,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会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如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在我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

古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等等。

扩展资料: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

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哪些风俗习惯?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祖宗留下了风俗习惯,比如剃龙头,引钱龙,打粮囤,吃龙食,吸龙气,带姑娘,放龙灯。

农历2月2日,被称为是龙抬头,在这一天必须要“剃龙头”,有辞旧迎新,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寓意。剃头的时间还是非常有讲究的,不同的时间剃头是有不同的寓意哦!都是非常好的寓意,大致都是图个吉利。

除此之外,还有“引钱龙”。做法是把几枚铜板放在水壶里,然后在附近的流动水源处打完水,一边走一边洒,一直到家,然后把水倒进水缸里面,就是好运会顺着这个水迹来到家中。其实这只是大家为了获得好运的一种美好的寄托罢了。

其次,还有“打粮囤”。在北方农村,农历二月初二的早晨,要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上一个个圆圈,然后撒上五谷杂粮,就是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吃龙食”就是在这一天吃的所有食物都和龙这个字有关,比如猪头肉叫“龙头”,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馓子叫“食龙骨”,吃米饭叫做“吃龙子”。

不仅如此,还有“吸龙气”。在这一天早上,大家会走上100步,然后面朝东方深吸五口气,分别是:福气,财气,喜气,运气,人气。这纯粹是为了祈福,不代表真的会来财运。

还有“二月二,带姑娘”。娘家人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后面这些天里,姑娘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聊天,总之非常惬意,城里人的话,就是姑娘和女婿一起回来吃饭。

还有放龙灯。就是用芦苇造成小船,然后把蜡烛插在上面,傍晚十分,就放到河里点燃,这个意思是为龙照亮路途,同时也传递一种祝愿,是祈福的意思。

以上就是在2月2这天的一些传统习俗,仅供大家去参考哟!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1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2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龙抬头其实是,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中的苍龙七宿,从地平线渐渐升起,龙的头是角宿。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因为使用农历,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在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并且,龙抬头也预示著阳气自地底而出,所以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所以对应节气惊蛰。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3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可见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理发,一是延习这一习俗,另外也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剪头发的时辰

1、早上7:00-9:00剪头发:龙子登机,登上皇位;

2、上午10:00-12:00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

3、中午13:00-14:00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

4、下午15:00-16:00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土地公公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土地之内的作物生长和地方平安。龙头节是一年耕种的开始,所以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希望这一年可以五谷丰饶,平平安安。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无论吃什么都要和龙沾上关系。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剃龙头

在过去,正月里不能剃头,不吉利。在二月二之后大家才开始集中理发。传说在这天,孩子剃头,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可以辞旧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顺顺利利。春困秋乏,此时理发,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讨个吉利。

龙抬头的食俗

包 饺 子

二月二的饺子摆法为中间代表粮囤,周围的饺子则代表秸子,一层层围起来,模仿粮满囤谷满仓的情景。

烙 糕 饼

春节前家家户户要做年糕,有黄米面、粘米面和高梁米面三种。二月二这一天,要把一正月没吃完的年糕用水泡上,泡软后放上糖再在锅里烙成饼。

猪 头 肉

“二月二,吃猪头”,这又是一句谚语。农村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猪头就留到二月二吃。二月二头几天就要把猪头收拾干净了,二月初一这天把猪头烀好,二月初二早饭开始吃猪头肉。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龙抬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被人们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在龙抬头的时候,也有许多的习俗,感兴趣的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风俗及相关资料。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1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吃龙食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在东北部分地区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保佑一方平安。

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金豆开花

据老人们说,这一天要炒糖豆,一整年都不生虫;还说,炒黄豆,就是“金豆开花”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2

剃头

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串龙尾

在黑龙江铁岭地区,二月二这天,主妇们要剪长约一、二寸的箭杆儿若干,以红丝串之,每段箭杆儿间夹彩色圆布或红纸两片,串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呼为“串龙尾”。 龙尾顶部缀以铜钱,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和房梁上,以示青龙准备升天腾云。 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说是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 当地的满族妇女,串龙尾用山房草,亦称“苫房草”。 除其败皮枯叶,亦剪寸长骨节,以五彩线串制椭圆形盖帘为龙头,草节间串布片为龙身,再剪彩布穗为龙尾。 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龙,小者谓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儿衣襟,谓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惊吓。

熏虫

在这一天为了能驱除家里的娱蚁等物,母亲们还会念叨一些歌谣:“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其效果当然不能如其所愿了,只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望罢了。与此相似的是击坑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另外在这一天还有“熏虫”和“引龙回”的俗例。

“熏虫”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虫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饼子油炸一下吃掉,这称为熏虫。“引龙回”却不是吃东西了,而是用灰从门外撒到屋内的厨房,并绕水缸一周,或者筋门外撒到寝室绕床一周,据说这样能避百虫。在北京这一天还是土地爷的生日,所以各个土地庙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会放花盒来酬神的。

引钱龙

山东一带二月二这天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白天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上竹签,晚上再把它们插到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奉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引钱龙”,也有的`地方管这种风俗叫做“领龙”。 二月初一日落前,家家都担水,将水缸蓄满。 第二天黎明,家主起床忌言,以灶膛灰撒灰线,经水缸周围,至门外,到井堰,绕井一周,在井堰撒灰或黄土,口中默祷:“青龙去,黄龙来。”引至水缸后,将余灰撒至居室炕沿下,说是能防老鼠打洞。 因为龙可以保佑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所以这天清晨,村民争先恐后担水引龙,认为谁家先把龙引到家,谁家庄稼就长得好。

二月二龙抬头风俗3

二月二龙抬头禁忌

禁忌一: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禁忌二: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在过去被看成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禁忌三: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穿到龙头。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禁忌四: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禁忌五: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英语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