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6 04:28 分类:算命 浏览:85
今天给各位分享元宵节的传说简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宵节的传说简短50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
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元宵节就是中国传统的狂欢节,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很神秘的传说,有着很有趣的传说故事。下面来看看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
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1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2
1、元宵节与灯火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自卫,就组织起来与之战斗。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闻讯后大怒,立即传旨,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凡恫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无辜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人们通风报信。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一个老人终于有了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误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众人听说后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侥幸保住了生命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消灾,此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产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以示纪念和庆祝。
2、元宵节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矮小,足智多谋,风趣滑稽,心地善良。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娥彩女都对他非常敬爱。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欲向御井扑去,他急忙上前拦救。原来这宫女叫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从被选进宫后,每逢年末岁首,她总思念亲人,心如刀割。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得又惦起了在家艰辛度日的父母、小妹。心想:既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先安慰劝解一番,且答应设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联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的苦水,便下决心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他来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结果,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之法,东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晚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个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方可得救。”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傍晚时分,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下一张偈语,回身走了。
老百姓赶紧将此事禀报汉武帝。汉武帝接过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罢大惊,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十五日晚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再传渝京都所有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骗过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将京都四门洞开,使城外庶民百姓也能进城观灯。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亦应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杂在百姓中,方会沾他们的光,免去灾难。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得好,把元宵的名字写上穿大街走小巷,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他心软下来。”汉武帝听闻便传旨按东方朔的办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百姓得知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焰火满天,煞是好看。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热闹了一夜,京都长安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这就是现在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
3、元宵节与东方朔
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足智多谋,风趣滑稽,常在汉武帝面前献计逗乐,深受汉武帝喜爱。东方朔心底善良,经常为触犯武帝的宫女说情。
腊月的一天,东方朔见一宫娥泪流满面向御井扑去,他慌忙拦救。这宫女叫元宵,家中有父母姊妹。每逢节日,她思念亲人,不得见面,心如刀搅,竟想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救了元宵,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来到元宵家里安排了一番,然后回到长安街头卖起卦来。不少人求卦,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他们纷纷求问解脱办法。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会过来一个骑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众父老可求之。”
正月十三日果然来了一个红衣姑娘。那姑娘说:“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还要在南天门上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偈语是:长安在劫,火烧帝调,十六天大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看罢大惊,忙向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圆。十五晚上,可让做汤圆最好的元宵做些汤圆,万岁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会使其心软下来的。再令臣民在庭院屋门都卦上红灯,全街放焰火鞭炮,可能骗过南天门上观看的玉帝。”
十五日晚上,元宵的妹妹也领着父母来长安观灯,看见了出宫上街玩灯的元宵,一家人团聚了。
闹了一夜灯火,京都长安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日,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因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改叫元宵,把正月十五日叫做元宵节了。
元宵节晚上,有些地方的龙灯、狮舞、花灯全都涌现出来。城市主要街道灯火通明,各条街都要准备花筒烧火龙,场面壮观,十分热闹。耍龙灯的人从正月十三日就开始到农村、居民家、机关拜年。到居民家,俗名钻格子,愿意让龙进屋者就将门打开,并赏给喜钱;不愿者,龙来后就将门关上。十五晚上进入高潮,喜庆到深夜,燃放鞭炮,吃最后一顿年饭,名为送年,整个春节就算是过完了。
民间故事元宵节传说简短3
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饮食文化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传说也有很多。下面来看看元宵节的传说简短。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1
1、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3、天界神鸟不小心被猎人射死了,天帝震怒,要在正月十五火烧人间。凡人与那几日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天帝误以为人间已起火。后人间以此为俗。
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元宵的由来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2
1、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2、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4、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3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
中国传统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平时在白天亦难出门,更何况是夜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元宵节是个热闹的节庆,活动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三、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
四、猜灯谜
以往灯谜都在寺庙里举行,因为寺庙乃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而且有花灯竞赛与展示,所以从前都在花灯下榜上一个谜面,到元宵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猜灯谜,场面热闹而温馨,因为可以得个奖品回家,算是小过年的吉祥兆头。现代猜灯谜的型态有揭诸在报章、杂志上的,有电视转播某个寺庙的灯谜大会,也有在某些节目中穿插的灯。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每年这个时候,吃元宵,赏灯会,看烟火,已经是必备节目了。那么,以下分享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1
元宵节的传说20字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一心想复辟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顿时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于是,袁世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民间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老百姓不买他的帐,“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消失,而是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的传说30字
传说在东汉明帝的时候,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于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决定在宫廷上与道士比试高低,他两人在众人面前火烧经像,而经像丝毫无损,熠熠生辉。
明帝见之,深感佛法无量,于是敕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后来,佛教兴盛,佛僧以张灯之举功德无量,积极劝导人们正月十五张灯,时日一久,民间渐成正月十五张灯之俗。
元宵节的传说50字
相传汉武帝宫中有位名叫“元宵”的宫女,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假借占卜,称火神奉玉帝之命,将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汉武帝听闻此事,大惊,急忙叫来东方朔求问,东方朔告诉汉武帝,唯一的解救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全体臣民张灯供奉,并允许臣民出门观灯,满城灯火,才能骗过玉帝和火神,而宫中人等也可以混在民众之中躲避灾难。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最终在进城观灯的民众中见到了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张灯放焰火的习俗。
元宵节的传说100字
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然而,当时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此事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但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于是就冒着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民众听说这个消息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个老人家想出法子,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于是心中大快。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死里逃生,从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纪念,相沿成俗。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2
元宵节的由来50字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来历50字二∶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50字三∶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50字四∶
汉文帝登基以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上古的时候,人们生活的地方各种飞禽走兽毒蛇很多,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四处伤害人和家禽的情况,人们最终愤怒难忍, 于是都纷纷拿起弓箭和棍棒组织起来上山除害。
天帝的宠物有一只神鸟,长时间在天宫觉得乏味便溜到人间飞游。不料遇到上山除害的百姓,人们误把它当做害人的鸟兽给射死了。天帝得知后非常愤怒,即刻下令在正月十五这天,让火部天兵降下天火,把这片土地连同房子、家禽等一点不留的烧个精光。
天帝的小女儿无意间听到这话,心地善良的天女动了恻隐之心,不忍看到百姓受难,于是悄悄来到人间。天女施展仙术分出众多化身,趁着夜色来到每个熟睡的人耳边,轻轻说了几句;“正月十五灾祸生,消灾不如闹花灯;天上人间难分辨,红红火火到五更。”
人们在天亮之后发现都做了相同的梦,有一位智慧的老人猜到了天机;天上的仙女是让我们都点上花灯,通宵的热闹一晚,让老天爷觉得人间着火了,这样就不会降灾难了。
众人听了老人的话各家各户都忙活起来,正月十五这天早早挂上花灯,晚上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一晚上。这一招非常有效,人们把下凡放火的天兵请到家里吃了碗甜美的汤圆,感受美味的时候忘记了放火。
天帝透过云雾看到人间火光四射声响连天,以为是燃烧的大火就没在过问了。人们因此逃过灾难,随后每年这时候敲锣打鼓放花灯来表达对天女的感恩之情。
这个神话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已经无从查起了,只有放花灯和吃元宵的活动项目保留到现在,成为历史上重大的传统节日,传达着人们对天地神明的尊崇拜谢,和对吉祥美好的盼望。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1、吃元宵节或饺子
此习俗是元宵节最古老,最缺一不可的习俗。元宵节实际上是饺子,但北方的习俗叫饺子,南方的俗称饺子。元宵节吃饺子具有团圆和美的美好含义,中国也非常重视家庭团圆。因此,元宵节上吃饺子是我们一生一世的美好愿望。
2、送花
灯笼是婴儿的灯笼。这个习俗通常是为未婚妻的灯笼,或者是为亲戚朋友生下不孕家庭的灯笼。高昭,蒂姆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3、打龙灯
从中国古代开始,在节日里就有舞狮和玩龙的习俗。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一度的节日。玩龙灯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龙灯可以传播欢乐的歌舞气氛,到处旅行充满欢乐和欢乐。
4、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逐鼠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6、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3
元宵节的相关常识
1、元宵节的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在春节之后的十五天。相信这个节日的时间节点,绝大多数的小伙伴都是不会记错的,只要考试的时候别紧张,通常是没有问题的。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等。在一些诗词中如果出现这两个词汇,我们就可选出来所描写的是元宵节了。在这里补充一下,除了上元节外还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关于元宵节一说起源于道教,上元、中元、下元也由此得名。
3、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道教之外,还有一说是起源于佛教,与佛事活动的点灯敬佛有关,另外一说是源于汉代,与古人驱赶虫兽有关,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4、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在南方通常是吃汤圆,南北方略有差异;另外还有猜灯谜,由猜谜语发展而来,有些地方正月十五有逛庙会的习俗,相信大家在逛庙会的时候也都见过。
5、元宵节的习俗还包括:赏花灯,相信度过《水浒传》的同鞋都记得,其中描写宋江拜访李师师的章节中,有正月十五赏花灯的片段。另外还有“迎紫姑”,紫姑是古代的.司厕之神。
6、元宵节的文化意蕴:团团圆圆。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之所以给所吃的食物取名为“元宵”“汤圆”,索取的就是团团圆圆之意,也是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
7、描写元宵节的古代诗词: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夕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商隐的《观灯乐行》“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迎紫姑”。
元宵节的传说有2个: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
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它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简短50字、元宵节的传说简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