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写(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简写)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7:35 分类:算命 浏览:98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简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中秋节的来历...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简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秋节的来历简短(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不只是寓意团圆美满,还有多少故事

文/@成长新视点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等,是中华民族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中秋节的来历,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秋节的传统风俗多与月亮和桂花有关,主要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鸭等。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历史悠久,为逐渐发展形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出现。祭月日期,为农历8月15日。

中国古时历法的农历8月15日,是秋季中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同时,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季第二个月也叫“仲秋”。

后来,随着文化兴盛和文明进步,贵族和文人也跟着仿效皇家,在中秋时节,对着月亮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风俗,逐渐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直到唐朝初年,祭月、拜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随着时代进步,中秋节逐渐得到朝廷和民间的共同追捧,在宋朝已经盛行,至明清时与即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的来历,也伴随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的广泛流传,更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

二、中秋节的风俗。

1.祭月。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和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家的祭月之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祭月活动,从宫廷及上层贵族逐渐影响到民间,形成了风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个夕月之夕,就是说的夜晚祭祀月亮。

2.赏月。赏月风俗,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自三国魏晋时期,但影响有限。直到唐代,国家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收到重大推动,中秋赏月、玩月盛行开来,咏月的诗句名篇迭出,多为歌颂盛世风华。

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一直流传至今。但与唐朝比,多伤感之情。

3.拜月。明清时,因时代变迁,人们追求功利性明显加强,与唐宋时期文人“赏月”的抒情感怀不同,追求富贵、祈求进步、希望成长等情感和愿望,成为了中秋节民俗的主流意识。因此,“民间拜月”演变成了人们渴望团聚、和谐幸福的一种形式。

4.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祭祀月神之用。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只是像糕点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和社会和谐的象征。

最初,月饼为皇家工艺,后传至民间,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有月饼的详细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花样繁多,馅料考究,外观精美,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和“三潭印月”等。

这种以月圆寄语人间团圆,以饼圆盼人长寿,用月饼寄托思乡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了天下人的共同心愿,并被用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5.喝桂花酒。入秋转凉,桂花盛放,不仅味道香,可以欣赏,还可以食用,多用来酿造桂花酒、泡桂花茶、制作桂花糕点等。八月中旬后,桂花开始凋零。人们会收集起来,酿成桂花酒。储藏一年的桂花酒,味道醇香柔和、余香长久。次年中秋,会拿出来品尝、待客、馈赠。

6.吃桂花鸭。在江南一带,民间除吃月饼、吃桂花糕及喝桂花酒之外,很多人更爱吃桂花鸭。秋季,肥美的鸭子,是“补秋膘”的上等佳品,配上新鲜的桂花,秘制而成的“桂花鸭”,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香气醉人。“桂花鸭”,依然成为了一种时令、时尚的佳品。

一些地方,还有观潮、烧灯塔、烧香斗、猜灯谜、玩花灯、点桔灯、舞火龙、月光马儿、打中秋炮、挂通草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玩兔儿爷和舞流星香球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俗呢?我整理了中秋节风俗的相关资料,带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中秋赏月

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习俗简短20字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吃月饼、赏桂花、烧塔、猜谜等。

中秋节习俗简短30字

中秋节的习俗有 : 走月、祭月、赏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燃灯、猜谜、玩兔爷、玩花灯、舞火龙、听香、偷月亮菜、燃宝塔灯、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赏桂花等。

中秋节吃月饼

中秋节习俗50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中秋祭月、赏月、拜月由来以久,在古时人们每逢中秋则会在香案上摆上供品以祭拜月神。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风俗简短版

中秋节习俗100字

1)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2)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3)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50字 中秋的的风俗有哪些

1、中秋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风俗

(1)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2)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4)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7)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请采纳。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写和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简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算命排行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