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准得可怕的大衍筮法(大衍筮法用什么材料占筮)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7:14 分类:算命 浏览:167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准得可怕的大衍筮法,以及大衍筮法用什么材料占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大衍筮法怎么算?2、大衍筮法:古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准得可怕的大衍筮法,以及大衍筮法用什么材料占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大衍筮法怎么算?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于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这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内,即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筮法:古人是怎么起卦的?

周易,一般认为周就是周朝的周(另有他说),周易也就是成于周朝的易经。

在周易之外,还有两种易,《周礼·春官》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意思是说,除了周易,还有连山易,归藏易,三种易的卦数都一样,分为八卦及六十四卦。

有说连山是夏朝之易,归藏是商朝之易,还有说连山传于伏羲,归藏传于黄帝(杜预《左传注》)。可惜连山易和归藏易久已失传,是否分传于夏商或羲黄,又或者周朝时杂用三易,莫衷一是。

连山、归藏见于《周礼》,而《周礼》一书后世多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如郭沫若就认为:“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

1993年于湖北出土了王家台秦简(15号秦墓),其中有《归藏》出世,伪造一说自然就没了根脚。

三易之法掌于大卜,毫无疑问,易经是卜筮之书,虽然后世义理学家不愿承认,但很明显,否认的理据抹不掉传布千年的历史存在(是否卜筮之书的争论直到现代仍然还在继续,甚至有人认为既非占卜亦非哲学,而是历史书)。

如周礼所载,大卜不仅掌管三易,另外还有三兆、三梦,都是占卜之术,“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

所谓易占,欲占则先要有卦,但奇怪的是,易占之术虽已传承千年,在操作层面最为基础的如何起卦却并不了然。

我们知道,现在所说的周易,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载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阐释发挥,传说源于孔子,其内容自然有儒家伦理寓于其中,同时阴阳家道家等学说也多有杂鞣。

如果只看易经部分,其中并无一言讲说如何起卦如何解卦,事实上,易经原生的起卦之法从来都是一个谜,有据可查的,只有易传《系辞》篇中语蔫不详的一段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易传《系辞》中的这段话就是记载古代占筮起卦之法的唯一依据,世称大衍筮法。

看不懂?没关系,历朝历代的大家们为这段话嘴炮不断,各执一词地争了上千年,他们也没法完全看懂,因为这段话说得确实太含糊,怎么个操作法并不明确。

据后人(主要是唐宋时期)研究,根据《系辞》的记载,推导出了古代占筮的起卦法,一种称为“过揲法”,另一种称为“挂扐法”。

过揲法和挂扐法操作过程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有差异,老实说,古人们的嘴炮实在有略嫌无聊之处。

先来看看占筮起卦所用的道具。

所谓卜筮,卜是龟卜,是一种使用龟甲兽骨的方式,大家熟知的甲骨文就有不少是龟卜的产物;筮是竹字头,可见使用的是木质的道具,从字形看最初可能用的应当是竹子,而后来一般认为是用蓍(shī)草,所以这种起卦法又称为揲蓍法。

《左传》中有“筮短龟长”之说,商周之际的古人们可能是卜和筮并举的,同一件事如果卜和筮的结论不一致,则优先考虑卜的结果。

所谓蓍草,还有传说要用生长在伏羲陵和孔庙的蓍草来占筮才最为灵验,这个也就当故事听吧。

王家台秦墓出土的随葬品,与竹简《归藏》放在一起的,还有算筹60支,较细长,断面呈圆形,一端为骨制,另一端为竹制。竹制的一端均用丝线缠绕,外涂红漆。长62.5厘米、直径0.4厘米。出土时置于一竹筒内,竹筒长67厘米,直径5.6厘米。发掘简报判定为占卜用具。

除了算筹,还发现了骰子23件,且大小不同。大的9件,边长2.9厘米,小的14件,边长2.4厘米。(《清华简〈筮法〉筮占法探微》,作者林忠军,《周易研究》(济南)2014年2期)

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年代,发掘简报称“该墓的相对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下限不晚于秦代。”即战国晚期到秦代之间。

由此可见,除了蓍草这种所谓的正宗道具,至少在战国晚期已经开始使用算筹(竹签),甚至还可能用骰子。后世有谓非蓍草不灵,实在是故作神秘故弄玄虚。

大衍筮法如何操作的呢?其过程称为四营十八变。

四营,即《系辞》中说的“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一般认为这四个步骤就是四营,但还有不同说法,下面会讲到。

这四营做下来,称为一变,又做一次,为二变,再做一次,为三变。要三变才能得出一个卦爻。

卦有六个爻,所以求得一个卦也就需要做六次三变,也就是十八变,所以称为四营十八变。

我们来做一遍。

“大衍之数五十”,也就是占筮用的蓍草一共是五十根。

“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演算求卦当中,用的蓍草是四十九根,抽出那一根始终是不用的。

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为什么有一根不用?

这些问题另文专论吧,说起来更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是四十九根蓍草,下面开始四营十八变。

1、分而为二以象两

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两把,左一把象征天,右一把象征地。象两,即象征两仪,两仪即阴阳、天地。

2、挂一以象三

从右边那一把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象征人,三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所谓无聊嘴炮,这里就有分歧了,宋儒朱熹认为是从右边取一根出来,而同时代的郭雍则师承孔颖达(唐)、程颐(宋)的观点,认为应该从左边取一根,《郭氏传家易说》载:“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左边为天,右边为地,天数即左边之数。

当然了,不论左右,对最后的演算结果并没有影响。

3、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左右两把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地数。揲之以四,即四根一组地数。象四时,即象征四时,四季。

左右两把分别数到最后,分别会余下1-4根(如果四根一组正好数完,就算余四根)。

因为左右两把一共是48根,所以,左边余1,右边必余3;左边余2,右边也必余2;左边余3,右边必余1;左边余4,右边也必余4。

4、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上一步中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就是奇,因为这些蓍草是四根一组数余下的,四根一组代表四时,所以这些余下的就象征闰月。

五岁再闰,再是二,即五年中有两闰。再扐即两扐,也就是左右两把分别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

PS:关于奇、扐,又是分歧很大。宋代张载、程颐、郭雍等认为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为“奇”,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为“扐”。而唐宋以来的主流观点是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蓍草为奇;至于扐,则是把余下的蓍草夹在手指之间的动作,扐即勒(夹在手指间的做法本文省略,一是其真实性存疑,二是并不影响起卦的结果)。

再扐而后挂,就是把左右两把蓍草四根一组地数数剩下的那几根放到一边,和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放在一起。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一变之余”。

到这里就完成了一次四营,即一变。

把少了“一变之余”的左右两把蓍草合而为一,从“分而为二以象两”开始,再做一遍上述四个步骤,这是二变。

二变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和四根一组数剩下的那几根,我们称之为“二变之余”。

同理,再做三变,又得“三变之余”。

PS:二变和三变的操作也有分歧,朱熹认为都和一变一样,要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个步骤,而郭雍认为只有第一变需要完整的四个步骤,二变三变不需要“挂一以象三”。

三变之后,左右两把蓍草合在一起,其数只有四种可能,36根、32根、28根,24根。

到这里,我们可以算出一个爻了。

过揲法,即把最后这四种可能的蓍草仍四根一组地数(即除以四),数得组数为9、8、7或6。

为9、7时,表示占得阳爻( — ),为9则为老阳,即同时是动爻。

为6、8时,表示占得阴爻( -- ),为6则为老阴,即同时是动爻。

挂扐法,即使用上面的一变之余、二变之余和三变之余这三个数。

这三个“之余”,只有4、5、8、9四种可能。其中4、5为小数,8、9为大数。小数为阳,大数为阴。

另有一种说法,4、5、8、9四个数,揲之以四(即除以四),则4、5各揲一次(即商数为1),8、9各揲两次(即商数为2),商数决定其阴阳,1为奇数为阳,2为偶数为阴,所以,4、5为阳,8、9为阴。

第二种说法与大数小数之说理据不同,结论是一样的。

如果三个“之余”中三个都是小数(4或5),则得阳爻且为动爻(即老阳);三个都是大数(8或9),则得阴爻且为动爻(即老阴)。三个不一样的时候看少的那个(和三枚铜钱或硬币摇卦法一样),有两个大数一个小数,则得阳爻;有两个小数一个大数,则得阴爻。

上述过程可求得一个爻,用相同的步骤一共做六遍,就分别求得六个爻,按先后顺序分别为一个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占筮起卦要经过这样繁复的过程才能完成。

前面提到关于四营还有分歧。一般认为四营就是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步,另有一种说法是,过揲法中最后求得的数字是9、8、7、6,无论怎么操作,最后一定是这四种可能,这四个数就是四营。如近代国学大师高亨在《周易筮法新考》中所说:每卦六爻,每爻或九或八,或七或六,是谓四营,即不出于此四种营数也。

四营十八变,演算求卦实在不容易,与后世的铜钱摇卦或者梅花易以象数起卦这两种方式比起来,其繁复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就像茶道一样,喝茶不过茶汤下肚,但没有了仪式也就不成其为茶道。占筮演算的过程同样是充满仪式感的,筮前沐浴焚香敬礼静心,筮后蓍草入椟焚香致敬,这样的占筮法,不要说现代人猴急不待,只怕古人也烦得很。

具体的仪式,朱熹《周易本义》中有《筮仪》一篇,讲解得很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预测基本方法,大衍筮法

大衍筮法是周易原文中载入的唯一筮法。这种筮法依赖《系辞》“大衍之数五十”一章原文和原注以及历代易学家口授而得以流传下来。这种筮法又称揲蓍法、蓍占,或称周易占法。在远古时代,鬼卜和蓍占并重。宋人蔡沈说:“自夫子赞《易》,极著蓍卦之德,蓍重而龟书不传云。”孔子作易传,极力表彰蓍占,从而,人们重视周易大衍筮法,龟卜的方法就失传了。前面说道龟兆是有很复杂的,现在孔老夫子用这个方法还原古代预测方法,不得不说是一项创举。

宋人朱熹著有《筮仪》,要求很严格。作大衍筮法之前,筮者要沐浴,要焚香致敬,然后默念一段“假尔泰筮有常”的一段话,并同时将一束五十根蓍草在香烟上薰过。其实,这些做法决非迷信活动,而是通过这些举动,使筮者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起来了,集中到蓍占上来了,集中到所要求问的事体上来了。这就是要求很多人心诚,一般做这项工作都是要在一个比较安静或者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心中默念所测之事即可,现在简单讲讲大衍筮法的方法。

第一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解:这句话是说你拿50根筷子(有条件的可以网上购买蓍草),然后取出一根放到前面,这一根表示的是太极(象征乞神)。

第二步:分而为二以象两。解:把剩余的四十九根随意的分成两份,这象征着两仪。

第三步:挂一以象三。解:从左手中取出一根,象征天、地、人三才,然后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亦可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第四步: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解:这是说每四根为一堆,这四根象征四时,把左右两边的都四个四个的组成一堆

第五步:归奇于扐以象闰。

解:这话是说左、右两边每四根一堆之后把剩下(余下)的一根或者二根或者三根或者四根都要拿到自己的手上夹住,以象闰月。

第六步: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解: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筷子每四根一堆(把两堆合并,重新重复第三、四、五步步骤),将其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中指与食指间,以象农历的五年两闰。

第七步:上面的这个步骤弄三次,左右分开、合并、分开、合并、分开,这样就一共操作了三次,然后在算出剩下多少堆,剩下的堆数只能是6.7.8.9这是种可能。这就是一个卦的初爻,重复上面的步骤五次得出其余的堆数,然后用笔记下,会得到6789的数字,我们前文给大家说道过,68是偶数为阴,那么6为少阴是不变爻,7、9为奇数为阳,7是少阳,8、9分别是老阴和老阳,此时一定要留意,因为卦是有变卦的。至于如何解卦,纯凭师傅经验,断的准不准还是要经验,这个以后会给大家讲解,如有不懂可以详细询问我

准得可怕的大衍筮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衍筮法用什么材料占筮、准得可怕的大衍筮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