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彝族火把节视频(彝族火把节视频下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5:45 分类:算命 浏览:202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彝族火把节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彝族火把节视频下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彝族火把节怎么过?2...

今天给各位分享彝族火把节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彝族火把节视频下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彝族火把节怎么过?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在民间传说中,六月二十四日是率领彝族与残暴天神恩体古孜战斗的英雄黑体拉巴与妻子妮璋阿芝双双遇难的日子。因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日,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其中“都格”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太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故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彝族火把节是怎样的?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至今彝民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的文化传统。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彝族先民们认为火是太阳的延续,象征着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来,火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分为“大火把节”和“小火把节”两个,节期三天。小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四月二十四日,大火把节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大小火把节活动内容相同。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每年火把节,彝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竖一个火把,他们用三四丈长的挺拔的苍松或翠柏,然后用一堆松枝和干柴把苍松或翠柏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形,宝塔的顶端再插上一截翠木,将一串串红花、白饼、海棠等物挂在翠木上,有的还用彩绳系着一些小水果,缀在火把周围,当地的人们把这个火把叫做“松明楼”。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聚集到自己做的松明楼前,把树塔点燃。接着,人们手举火把来到村头、田间。彝民用火炬照田庆祝丰收。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耍火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民间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上撒松香,称为“送祟”。

火把节彝语叫“都则”,为祭火之意。最初是彝族先民用火把来驱虫避邪、祈祷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自汉唐起至今,火把节已沿袭了一千多年。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另五诏首领于松明楼而焚杀之,邓赕诏妻慈善夫人早就识破了皮罗阁的险恶用心,但她无法劝阻丈夫不去赴宴,便把自己的金镯子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祝丈夫平安归来。等她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后,赶来寻找丈夫的尸体,她用双手刨开焦炭和灰烬,十指磨破,鲜血染红手指,她凭借那只金镯子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后皮罗阁想霸占慈善夫人,夫人坚决不从,率领精兵据守邓赕城,最后寡不敌众慈善夫人投井自尽。为纪念慈善夫人对丈夫的忠贞,后来在火把节这天,妇女们就有了染红手指甲的习俗。

另外一种传说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并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惹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到达山顶之后为美景陶醉,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他的歌声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而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惹阿比在听说了两人的恋情之后,心里无比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惹阿比便下凡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被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妮璋阿芝历尽艰辛,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于是,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天神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伤心欲绝,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做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还是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彝族的重要节日,庆祝活动主要有:

斗牛:在人群围成的大圆圈中,两头牛在主人的吆喝中、观众的呐喊声中拼命搏斗。斗牛分黄牛与水牛两种,相比而言黄牛相斗要“斯文”些,所以先斗黄牛。水牛相斗,若遇两头脾气暴躁的水牛相斗,无疑是一场恶战。有时胜者还会穷追对方置之于死地。此时牛主人要冒着生命危险来阻止再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将披红挂彩,得到奖品,大家也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牧农好手。

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各村寨推选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得奖品外,他们自己所在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

篝火晚会:人们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群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亮。

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射击、赛歌、选美、斗鸡等活动项目。

火把节也是青年男女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订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

彝族的火把节什么习俗?

关于彝族的火把节的习俗是怎样来由于彝族的分布也并不是完全在一个地方的所以分为了几个不同地域的故事特点,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下面是关于彝族的火把节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天上的神仙斯惹阿比下凡和彝族的勇士阿体拉巴曾经比赛摔跤,最后阿体拉巴竟然把斯惹阿比摔死了,天神得知后震怒,派了大批的蝗害虫和螟虫来啃食庄稼,一年到头的庄稼一下子被祸害了。阿体拉巴为了对付这些害虫,在农历6月24日的晚上率领彝族人举着火把去田地里烧害虫,庄稼幸免于难,后来为了纪念这次活动,彝族人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第二个故事:

上天派神使斯惹阿比到人间来收老百姓的巨额供奉礼,但是被阿体拉巴一怒之下给打死了,天神震怒,放出大水来冲刷庄稼和破坏彝族人的家园,后来洪水被彝族人治理好了,天神又派大批的害虫去破坏庄稼,阿体拉巴和彝族人为了拯救庄稼,在农历6月24日的晚上就举着火把去田里去烧害虫,因此后面为了纪念这次行动所以这天就叫火把节。

第三个故事:

彝族阿细支系和弥勒县的彝族人认为,火把节是因为一次奴隶反抗奴隶主残暴统治下的行动。有一个奴隶叫阿真将火把拴在羊角上,放火烧死了他们的奴隶主,解放了所有的奴隶,使奴隶得到了自由,因此后来为了怀念这次行动所以这天就叫火把节。

第四个故事:

罗婺支系以前有个女孩长的很漂亮,她与一个叫阿龙的男孩相爱,可是附近部落的男子都看上了她想要娶她,并拿罗婺支系的村民的生命相威胁,要女孩与她们相亲,女孩没办法就只能在6月24日晚上与他们相亲,就在晚上相亲时燃起了火堆,为了自己美好的爱情已及全村的希望,女孩跳到火堆里烧死了,为了纪念这个勇敢的女孩,彝族罗婺支系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关于彝族火把节视频和彝族火把节视频下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