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0农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6 00:53 分类:算命 浏览:229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以及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0农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2020年冬至是几月几号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以及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0农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2020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冬月初七。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12月22日左右,当太阳的黄经达到270度的时候,也正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

冬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相传,周公用土圭测景的方法,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年的开始,周历中的正月即夏历中的十一月。汉代开始,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从此便开始专门过冬至节,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什么时候是冬至

12月21日

2020年12月21日是冬至,古人对冬至的认识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三德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体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

参考资料:人民网-冬至进补注意这几点

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之间。以下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间: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时22分38秒,农历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时间:农历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农历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农历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时02分48秒。

冬至俗称“冬节”、“长节”、“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在中国古代,我们非常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大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庆祝冬至的习俗。《汉书》说:“冬至将为太阳之灵,君为领袖,故恭喜。”人们认为冬至过后,白昼越来越长,阳气上升。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冬至,万国百官赞之...其貌不如郑丹。”解释古代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这说明古人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在汉代,冬至是“冬节”,政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是一个固定的假期。《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静下心来,众官不肯做任何事,不听政治,再择吉日省事。”所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境关闭,商旅关闭,亲朋好友互赠食物,互相拜访,过一个快乐宁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百姓在这一天祭拜父母长辈。仍然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合之日。这一天之后,殷琦逐渐消失,杨琪逐渐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问候。

冬至习俗

首先,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可见,冬至吃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习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知府。辞职回老家后,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冻住了。于是,他命令弟子们架起炉子,把羊肉和驱寒草药放在锅里煮,然后拿出来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饺儿”。煮好后,分发给要药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热乎乎的,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学着“焦耳”的样子,把它包起来做成食物,叫做“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冬天数九”。最后九天是十九,然后九天是二十九,以此类推,数到“九十九”就表示“九”用尽了。“九朵花开”,那就温暖了。进入第九年后,文人从事所谓的驱寒活动,选一个“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每个家庭都给他们的家谱,祖先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层大厅,放置桌子,摆好香炉,供品等。在祭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会祭神、土地神,跪拜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兴旺,万事如意。

各地冬至习俗盘点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句流行的话叫“冬节丸吃了就过年”,俗称“添年货”,意思是虽然新年还没过去,但大家都已经添了新的一年。孩子们最渴望吃这碗甜药丸。他们是不是经常晚上醒来问天亮了没有?可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开玩笑,总是不亮。所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童谣“冬天夜长,天黑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的水最醇厚,用它酿造的酒可以保存很久,柔和爽口,香甜,后劲十足。因此,冬至期间客家人酿酒已成为一种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吉日,在市场上购买酿酒设备,把陈年的酒坛搬进小溪里,用黄沙洗去污垢,然后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四川东智吃羊汤

在四川,吃羊肉汤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第一补品。专家指出,吃羊肉不仅能御寒,还能补益身体。可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虚阳痿、腹冷痛、体虚畏寒、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虚、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现在,杭州人都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间,三餐都会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中午有炒白菜、冬笋、肉丝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丝和笋丝汤。冬天吃年糕,长得又老又高,以求好运。

广东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这一天,大部分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的同时准备了一些腊肉和香肠做一顿饭,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今年的冬至是几月几日

2022冬至具体时间:2022年12月22日05:48:01,农历十一月廿九,星期四。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至代表着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的习俗

1、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2、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3、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

4、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5、吃饺子

冬至的习俗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0农历、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