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2:00 分类:算命 浏览:123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阅读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阅读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翻译是什么?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门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意思是先师孔子留有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扩展资料: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对田间劳动的欢乐进行描绘,通过怀古言志,反映出“忧道不忧贫”的志向难以实现,表达了决心效仿前贤,表现了对归耕田园的喜悦,远离污浊世俗,躬耕自给的决心。

第一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清新宜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隐而不仕的乐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认为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未免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不如效法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情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翻译?

【句解】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指孔子,他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按照孔子这句古训,作为一个士人(知识分子),应该以追求“道”(真理)为终极目标,一个士人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他真正经担忧的是难以追求和实践“道”的要求。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认为儒家礼乐不失为挽救世运的一咱输入法。然而他所追求的人生真理与也道并不完全一致,他甚至有意识的将自己探索的人生道路与儒家思想加以对照。这两句从表面看,是说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理想、精神难以企及,然而,细味陶渊明诗意,其实正是以一种自自谦而又自负的的口吻,对“忧道不忧贫”这种迂阔而不切实际的说法提出含蓄批评。孔子说君子应该谋道而不谋食,要免于挨饿,不应该去耕田,而应该去求学;学生樊迟请教种粮食、蔬菜的事情,孔子批评他是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细民”。陶渊明则认为衣食諔在辛勤耕稼之中,所以他说自己要转而立志于长期从事农耕活动,这不等于宣称自己要走孔子瞧不起的“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邈”,远;“逮”,达到。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诗人怀着欢悦的心情拿起家具亲自从事农耕,带着和蔼亲切的笑脸劝勉邻居的农民们,让大家都喜欢这农耕生活,别把耕种看成一种辛苦可厌的工作。“秉”,持;“耒”,犁柄,泛指农具;“时务”,按节令进行的农活。“解颜”,开颜,开口而笑。

虽然隐居了,却还忘“劝农”(陶渊明还写过《劝农》诗),说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士人的社会职责,即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地位来影响周围人群,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观念。这也是古代一些隐居不仕的高士们所追求的生活。陶渊明受到这些高士的影响,所以在隐居时十分注意与周围农人的关系,与他们平等相处,并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旷的田野上,处远处吹来阵阵微风,泛起粼粼绿浪,长势良好的秧苗,欣欣然露出无限新的生机。“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新的、的生机。

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意。陶渊明《停云》诗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也是描写这种景象的佳句。“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这是乐于归耕的田园诗人才能感受到的生命消息、才能发现的美学形态,一经感受与发现,便成为自然浑成的千古妙句。对这两句诗,苏东坡最为欣赏:“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欢

虽然还未能估量出今年作物收成好坏,眼下的情景就够令人高兴了。“量”,计算;“岁功”,一年的收成。

这两句诗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一种生活观,在他这里,劳作本身就是一咱美的生活。清人曾国藩所谓“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这样一种生活观念,但比起“即事多所欢”的态度,多少还是有些勉强。如果人们在做各种工作时,都能抱着“即事多所欢”的态度,那就能使自己超越功利之上。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即没见有人像子路一样来问路。这一句用的是《论语》中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

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当今已没有这咱种人了,奔走于要津的,俱是追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冀。“问津”,问路。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太阳落山了,大家一起相伴回家,再温上一壶酒,好好地招待邻居。这两句令人想起相传是尧时的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以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聊为”。

【评解】

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基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翻译及赏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原文: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门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翻译为:

先师孔子留有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写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4)《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文/书山花开

❂原诗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03】

先师孔子曾留下教训,忧虑道德不够而不忧虑困贫。

仰望先师高远得难以跟上,因愿终身劳作躬耕辛勤。

手执犁锄愉快地按时耕种,高高兴兴地劝慰农人。

平旷的土地吹来远方的风,苗壮的麦苗也仿佛在欢迎新春。

虽然今年的收成难以估量,从事农活已经带来很多欢欣。

种田人有时休息一会儿,没有过路人来将渡口探询。

太阳落山相伴着归去,提着酒壶去慰问近邻。

长吟诗句将柴门掩闭,姑且做一个耕田的农民。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09】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解释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33】

第二首诗是 写怀念长沮、桀溺。诗人不仅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田园景物,而且表现了自己在劳动之余的欣慰之情,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追慕古人,守节自励的节操 。前四句写诗人难以遵奉先师遗训,转而躬耕自食。中八句,写白天诗人与农人一起劳作,以及看到充满生机的自然景物而产生的喜悦心情。最后四句,写诗人晚间归来后或与邻人畅饮或掩门长歌,自己甘为陇亩之人。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9】

怀古田舍:在田舍中怀古。“癸卯岁”是晋义中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时年三十九岁。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诗中缅怀古人的言论行迹,表达了忧世之情。陶渊明从这个时期开始,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亲身体验到躬耕的乐趣,表示在当世既不能象孔子那样立身行道,不如学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 。

【杨义选注译评《陶渊明》,p78】

“怀古田舍”的第二首,一开篇就揭出孔子“忧道不忧贫”的古训,对此,作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觉得它过于渺远,不切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他所选择的还是勤勉耕作,自已养活自已的道路。而从具体的农业劳动中,他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不论是吹过田野的风,还是欣欣然露出新的生机的麦苗,都让他感觉愉快。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这是乐于归耕的田园诗人才能感觉到的生命消息,才能发现的美学形态。一经感觉和发现,便成自然浑成的妙句。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劳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收获,那一过程本身,其实就寓含着生活的意义。在劳动的间隙,休息的时候,他有时又会想起孔子的故事,觉得自己已像是“长沮、桀溺一类的人物”,因而就觉奇怪,怎么就没有一个“子路”来问津。这是一个颇有些幽默意味的联想,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陶渊明仍是不能全然忘情。虽然自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但对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从心底里还是存有某种希冀。

【侯爵良等《陶渊明名篇赏析》,p23】

诗史上,不乏怀古之作,或登临怀古:或古沙场怀古,内容多种多样。陶渊明的这首怀古诗与众异趣。他是在田舍怀古。别人怀古多半是在游山玩水的时候,陶渊明怀古则是在劳动流汗的时候。 他的“怀古田舍”诗反映着自己的田间劳动生活,带有泥土的芳香 。

这首诗是以劳动为题材,先说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劳动,道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次写在劳动中体验到的喜悦,然后写因劳动想起古时候的隐者长沮和桀溺,最后写劳动归家后的情趣和心情。诗的各部分内容都未离开“劳动”二字,诗人围绕着田舍劳动在构思,把他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展示出来。

诗的内容是统一的,结构也是严谨的。

在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般不参加农业体力劳动,而且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用孔子的话说就叫做“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在他们看来,谋道忧道的君子是高尚的,谋食忧贫的小人是庸俗的。陶渊明饱读诗书,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很深。他赞成孔子“忧道不忧贫”的观点,也曾想做个谋道治世的君子,并多次步入仕途,但可惜怀才不遇,他做的是小官,掌无利剑,寄人篱下,“谋道”根本行不通。

陶渊明是崇敬孔子的,尊他为“先师”,并把他的格言视为自己立身处世的“遗训”。 “先师有遗训”这句诗,带有感情,读来有亲切之感。他怀着敬仰的心情,肯定“忧道不忧贫”的儒家信条。然而,对于这样的信条,陶渊明做不到,只可慕。于是,他不得不违背孔子的遗训,从现实考虑,非得谋食忧贫不可。他的决心已经定了,“转欲志长勤” 。诗的头两句达意曲折深刻,婉转地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躬耕长勤。从谋道转为谋食,从忧道转为忧贫,这不是陶渊明心甘情愿的,应该说是社会的原因使得他在谋食忧贫。

陶渊明是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一旦横下心来谋食忧贫的时候,他就撕掉了封建知识分子惯有的虚荣面纱,不以躬耕为耻,而以躬耕为乐,并把体验到的劳动乐趣表现在作品中,为劳动唱赞歌。陶渊明是歌唱劳动的诗人,这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是罕见的。 当春到江南的时候,他不误农时,手持农具去到田间,愉快地劳作。“秉耒欢时务”的一个“欢”字道出了诗人劳动时的愉快心情。他一面自己在那里“欢时务”,另一面又去“劝农人”努力耕作,他和农人相处得很好,从“解颜”二字来判断,他对农人的态度是非常和蔼的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这是篇中佳句,历来为人称道。苏轼在其《东坡题跋》里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苏轼的话有道理,他认识到这样的诗句是来自田间劳动生活的,没有劳动的体验断乎写不出这样的诗,也看不出它的妙处。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里说他自己是怎样才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妙处的:“仆居中陶,稼穑是力。秋夏之交,稍旱得雨,雨余徐步,清风猎猎,禾黍竞秀,濯尘埃而泛新绿,及悟渊明之句善体物也”。张表臣赞扬陶渊明“善体物”,这是不错的。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田间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禾苗是他看着长起来的,是他的劳动成果,他当然关心,喜爱,对禾苗充满了感情,并寄以丰收的希望。所以当远风掠过平旷的田野的时候,他看见禾苗在远风中摇动,饱含着盎然的生机,感到十分可爱,这才触景生情,吟出佳句。用清人沈德潜的评语来说,这叫“一时兴到之言”。他说:“昔人问《诗经》何句最佳,或答日:‘杨柳依依’。此一时兴到之言,然亦实是名句。倘有人问陶公何句最佳,愚答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亦一时兴到也”(见《古诗源》卷九)。长势良好的禾苗预示着丰收,陶渊明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丰收还未变成现实,陶渊明也知道。但是,不管丰收与否,就眼下来说,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因为眼前的可喜可乐的事太多了。“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这两句曲笔达意,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欢笑。

新的劳动生活固然可以使诗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喜悦,开颜于田间,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仍有苦闷。“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这就是诗人的苦闷。孔子那个时代的长沮、桀溺虽然隐居了,但有周游列国的孔子去向他们“问津”,说明那个时代有谋道治世的人。而今,陶渊明在田间象长沮、桀溺一样耕作,却没有一个行者来“问津”,说明诗人所处的时代,只有为名利奔走的行者,而无孔子那样为谋道治世而奔忙的志者。 以长沮、桀溺自况的陶渊明深深为此感到悲哀,隐晦地表达了他的忧世之情。可见陶渊明的心是热的 。

心中有苦闷,陶渊明能自我排除,他毕竟是个达观的诗人。每天劳动归来,同邻人饮酒取乐,然后唱歌掩门。“聊为陇亩民”一句是值得咀嚼的,无其不可放过这个“聊”字。诗人“谋道治世”的愿望未能实现,有愧于先师孔子,但他并不肯就此罢休,不再谋道治世,他是在等着时运和机会,一旦天下有道了,还准备出仕,去做一番谋道治世的事业。当“陇亩民”是暂时的,可以说这时的陶渊明是身在陇亩,心在四海。体味这个“聊”字,它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洞开着的窗户,可以窥见他欲言又忍的内心秘密。黄文焕恰当指出:“长吟者,非真自弃于陇亩者也,不得不聊为之耳,胸中道德经济之怀,岂易向人道哉”(见《陶诗析义》)。

【辑评】(p21)

苏轼《东坡题跋》卷二《题陶渊明诗》:陶靖节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

锺伯敬、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卷九:(“秉耒欢时务”二句)谭元春曰:非老农督课不知解颜之实。锺伯敬曰:实历虚怀,仁人心口,惟老杜能体贴其妙。(“平畴交远风”二句)谭元春曰:语天时物理,灵通异常,宜昔人以为佳。又曰:“交”字可知而不可注。良苗怀新,语有分寸,妙在“良”字。(“即事多所欣”句)锺伯敬曰:“即事”妙,唐人取为诗题,然前此未用。(“壶浆劳近邻”二句)锺伯敬曰:上语蔼然,此语洒然。

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平畴”二语写景,神到之句,写物者摭实,写气者蹈虚,便已生动;若写神,谁能及之?

杨雍建评选《诗镜》十《晋第三》:“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愈平愈高,转近转远。“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似欣然有望。“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忘情语,实似未忘情意。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翻译及赏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全文

1、《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翻译: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2、赏析

这首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缓不收,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道出了一个主旨:“聊为陇亩民”。开头四句说理。诗人不正面说孔子的遗训是错的,却说自己难以企及,委婉的言辞中见出诗人淳朴的性情。诗中所叙农家事有三:“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律”,“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值得玩味的是“行者无问津”一句。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是,当今已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了,奔走于要津的,俱是追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透露出诗人愤世疾俗的心曲。

“平畴交远风,良苒亦仪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传神地写出了广阔的田野上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意。苏东坡曾赞扬说:“平畴二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田园景致,而且渗透着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所以他抒发自己的感受说:“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且不管收成如何,眼下的情景就够让人高兴了。这种心理是亲身参加劳动的人才会有的,非常质朴而真实。

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原文: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阅读答案、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