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7:47 分类:算命 浏览:343
今天给各位分享八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历八月初五是什么节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为什么要团圆?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比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等,其实在《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到了周朝时期,每逢中秋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那时我国就有了中秋祭月的传统,并没有把中秋节以特定形式的节日固定下来,那么中秋节是如何敲定下来的呢?这就要说说历史中这位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根据记载开元17年,宰相源乾曜和张说联名上奏折《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八月初五正是唐玄宗的生日,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希望皇上可以将这天定为节日,以庆祝自己的生日,也正是因为这个华丽的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后,唐玄宗的生日便成了举国欢庆的千秋节,大赦天下,大摆筵席,象征自己的唐朝盛世千秋万代。元宝7年,唐玄宗认为这名字不好,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那时日本来唐朝进贡,认为这个节日好,便也将这个节日带到日本,天皇生日就沿用天长节的名称。元宝15年,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继位,也就是唐肃宗。
导读:我国传统节日众多,很多节日时间是农历时间,所以节日的别称也就有了农历日期来代称,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等等,那么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八月十五风俗是什么呢?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时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中秋节又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别称较多,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八月十五风俗是什么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唐代的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北宋的八月十五夜,全国百姓不论贫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不多见,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与家人“千里共婵娟”,寄托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千秋节,既不是重阳节,也不是清明节,而是八月初五。千秋节始自唐玄宗开元十七年,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又称“天长节”)。
中秋节,顾名思义,就是在秋天的中间过的一个节日。
秋天就是阴历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同时也是整个秋天的正中间,故称中秋节。
“中秋”这两个字最早起源于《周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所以在周朝的时候便已经有了天子在中秋之日去拜月的祭祀活动。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中秋节这一说,关于这种祭祀日月的活动也只有天子才能进行。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先朝祭月仪式,延续着八月十五祭拜月亮的传统。
但是要说中秋节真正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要过中秋节,还要到唐肃宗之后。
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创立了前无古人的开元盛世,这时候当时的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就一起上了一个奏折,说现今天下繁荣昌盛,都是皇帝您的功劳,我们应该把皇帝您的生日设为一个节日,让天下人共同庆贺,让后世代代相传。虽说当时唐玄宗认为生日即为母亲的难日,对于生日庆贺有所顾虑,但是这两位丞相一直坚持,拉上了文武群臣一同上奏,李隆基最终还是心动了。于是便设立了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
后来,天宝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炤又拉上文武百官拍皇帝马屁,请求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意为皇帝与天同寿。这个节日后来被日本学习,将日本天皇的生日也设为“天长节”。
后来唐玄宗退位,其子唐肃宗李亨继位,他看他老爸把自己生日设为“天长节”,于是也就想把自己的生日设为“地平节”,普天同庆。李亨的生日是九月初三,于是这一天就变成了“地平节”。当时唐玄宗只是退位,并没有逝世,所以这“天长节”和“地平节”都得过,这时候手下的大臣就有意见了,说这两个节日就隔了一个月不到,“天长节”刚办完紧接着又是“地平节”,实在是劳财伤民。当时在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也开始走下坡路,经济也开始吃紧了。
所以大家就商量,要不然这两个节日都不过了,正好继承古人祭月的传统,只过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但是这一天不叫“中秋节”,而是叫“天长节”,意思就是把两个皇帝的生日合起来过,两个皇帝都与天同寿(果然这父子俩最后也是同年死的)。
于是,八月十五这一天全民同乐,普天同庆,成为了一个上下层都喜爱和认可的节日。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百姓都在八月十五过“天长节”,可这是唐朝的节日,如今改朝换代就不应存在了,然而百姓都已经习惯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过节了。所以宋朝就将“天长节”正式改名为“中秋节”,八月十五也正好为仲秋之中,至此,“中秋节”才算真正得出现并年年岁岁流传下去,成为如今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而当宋朝正式确立“中秋节”之后呢,北宋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文人骚客也做了很多中秋节相关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一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你有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趁着三天小长假回家一趟呢?
和爸爸喝喝酒,和妈妈聊聊天,虽说工作忙,不能常回家看看,但有了假期也就不要在乎这点加班费了,好好回趟家看看吧。
波波鱼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啦。
农历八月初五是我国民间戏曲行当的祖师爷——老郎神诞辰,在这一天伶界公祭老郎神,戏曲学徒亦多在这一天拜师、行满师礼。因民间传说老郎神即是历史上酷爱戏曲的唐玄宗李隆基,后人亦多将玄宗祀为伶界业祖,而玄宗正是于八月初五日出生的,故设在此日。
关于八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和农历八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