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历史上的5月17日大事记(历史7月15日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07:42 分类:算命 浏览:237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上的5月17日大事记,以及历史7月15日发生了什么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2005年中国的重大事件有那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上的5月17日大事记,以及历史7月15日发生了什么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2005年中国的重大事件有那些?

1、2005年3月28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

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以省联社为核心、2个市联社、14个州市办事处、106个县级联社、3个县级农合行、21个县级农商行为一体的三级法人体系。

营业网点数量达到2439个,职工数量达到2.3万多名,金融服务范围遍及城乡。截至2016年末,存款余额达到7237亿元,贷款规模达到4547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居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

2、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广州市行政区划。

撤销东山区并入越秀区,撤销芳村区并入荔湾区;新设立萝岗区和南沙区。(同年9月28日新荔湾区、新越秀区、萝岗区挂牌成立 ;10月12日,南沙区挂牌成立 )

3、2005年5月9日——CCTV-8实现全天24小时播出。

1986年1月1日,CCTV-3开播,名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 。1993年8月8日,频道开始面向全国各地播出。1996年1月15日,此频道更改台标为CCTV-8。

1999年5月3日,CCTV-8由文艺频道更名为电视剧频道 。 2005年5月,实现24小时播出。2012年9月,实现标、高清同步播出。

4、2005年5月15日——南京地铁1号线开通观光运营,南京成为中国大陆第六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南京地铁1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一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于2005年5月15日开通观光运营,同年9月3日正式运营,标志色为蓝色。

地铁1号线途径栖霞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线路北起迈皋桥站,沿南京主城南北中轴线一路南下,于安德门站向东南转至江宁东山片区,进入江宁大学城,南至中国药科大学站。延伸至二桥公园站的北延工程已于2017年5月正式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5、2005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嘉兴市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南湖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为嘉兴市主城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濒杭州湾,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辖5个镇8个街道,总面积438.98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47万,暂住人口22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5年

1943年5月17日大事件 200+100!!!

“美女”号任务列表

1942

1. 11 月 7 日 布勒斯特, 法国

2. 11 月 9 日 圣纳扎尔, 法国

3. 11 月 17 日 圣纳扎尔, 法国

4. 12 月 6 日 里尔, 法国

5. 12 月20 日 罗米里-上塞纳, 法国

1943

6. 1 月 3 日 圣纳扎尔, 法国

7. 1 月 13 日 里尔, 法国

8. 1 月 23 日 洛里昂, 法国

9. 2 月 4 日 埃姆登, 德国

10. 2 月 14 日 哈姆, 德国

11. 2 月 16 日 圣纳扎尔, 法国

12. 2 月 26 日 威廉港, 德国

13. 2 月 27 日 布勒斯特, 法国

14. 3 月 6 日 洛里昂, 法国

15. 3 月 12 日 鲁昂, 法国

16. 3 月 13 日 阿贝维也尔, 法国

17. 3 月 22 日 威廉港, 德国

18. 3 月 28 日 鲁昂, 法国

19. 4 月 5 日 安特卫普, 比利时

20. 4 月 16 日 洛里昂, 法国

21. 4 月 17 日 不来梅, 德国

22. 5 月 1 日 圣纳扎尔, 法国

23. 5 月 4 日 安特卫普, 比利时

24. 5 月 15 日 威廉港, 德国

25. 5 月 17 日 洛里昂, 法国

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中,英美法三国军队于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的目的是粉碎德意“非洲”集团军群,攻占突尼斯领土,从而把德军全部赶出北非。

防守突尼斯的“非洲”集团军群(司令阿尼姆上将)辖德坦克第5集团军和意第1集团军,共17个师(德7、意10)和2个旅。其各兵团在以前的战斗中,兵员和技术装备损失惨重。由于英美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英美海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德意军队在补给和补充人员方面困难重重。该集团军群仅得到少量飞机的支援。意大利海军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水艇,以及德国22艘潜水艇前来支援。德意军队占据“马雷特”筑垒线既役阵地,固守非洲的最后一个登陆场。

参加战役的盟军有:英国亚历山大上将指挥的第18集团军群,下辖英第1、第8集团军和美第2军,共18个师(英12、美4和法2)另2个旅,盟国空军作战飞机3241架和盟国地中海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40艘、扫雷舰23艘、14个小型战斗舰艇区舰队)。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国艾森豪威尔上将任战役总指挥。与德军对比盟军居优势:步兵多1倍、火炮多2倍、坦克多3倍。仅德国潜艇对盟军稍有威胁。突尼斯战役的企图是:英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特一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协同美第2军,歼灭意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向突尼斯市发展进攻。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辅助突击,插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断其退路。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歼和苏军在几乎整个苏德战场展开冬季攻势所形成的军事政治总形势,以及盟国在兵力上所占之巨大优势,为迅速歼灭突尼斯之敌和结束整个北非战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美英统治集团并未为此作出足够的努力。苏联政府提醒他们对北非军事行动结束日期的屡次更改应加以注意。北非军事行动的拖延导致了德军预备队继续毫无阻碍地从西方向苏德战场调遣。

盟国3月下半月才开始结束突尼斯战役。3月17日,美第2军各兵团在航空兵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之后最先转入进攻。到3月20日,这些兵团顺利突入米克纳西地区,但未能继续推进。3月20日,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但是,盟国想沿海岸实施正面突击以突破“马雷特”筑垒线的尝试未能成功。直到3月27日夜间第8集团军左翼兵团经过持久战斗后才得以向敌滨海集团的右翼迂回,意第1集团军方开始向北,向“瓦迪阿卡里特”既设阵地撤退。4月6日这些阵地被突破后,该集团军有组织地撤至北杰比比纳和恩菲达维尔地区,于此阻击英美军队直至4月20日。4月19日夜间,盟国企图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以突破固守突尼斯登陆场(200X140公里)的德意军队的防御。盟国尽管占有很大的坦克优势(1100辆对120辆)、火炮优势(2000门对500门)和完全掌握制空权,但在两个星期内仍未取得重大胜利。5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5小时内出动2000多架次)恢复了进攻。5月7日日终前,英装甲师突入突尼斯并占领了该城。当日,美军部队进入比塞大。德军仓皇向波尼半岛退却。德意军队受到盟国海军从海上封锁无法继续防御,加之没有后送运输工具,阿尼姆率德意军被迫于5月13日投降。

点评:经过突尼斯战役,德意“非洲”集团军群被歼。该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损失30多万人,其中被俘约24万人(一说13—15万人)。盟国攻占了地中海的整个北非沿岸,从而保障了地中海交通线的安全,并为进攻西西里岛和亚平宁半岛创造了有利条件。英美军队在突尼斯获得了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突破敌预有准备防御的经验。使用空军重兵支援陆军的进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上海1943年的历史事件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大事记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汪精卫政府(中华民国重庆政府称之为伪政府)向英国和美国宣战。

1月9日——汪精卫政府与日本签定《日汪关於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

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决定放弃在中国的特殊权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

1月15日——五角大厦开始启用。

1月23日——英军占领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在史达林格勒投降。9万人被俘。史达林格勒战役结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怀特·D·艾森豪将军被命名为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

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2月18日——德国盖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组织成员。

4月19日——在波兰华沙犹太人起义。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的德国和义大利军队向盟军投降。

5月15日——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5月16日——华沙起义被镇压。

5月17日——美国开始建造ENIAC。

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7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5日——在义大利发生政变,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7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袭击汉堡,3.5万人死亡。

8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彻底占领西西里岛。

8月19日——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和邱吉尔签订了英美共同研制原子武器的秘密协定。

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结束。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义大利登陆。

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义大利投降。

10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义大利对德国宣战。

1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在索罗门群岛登陆。

11月5日——日本与满洲国、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等八国召开大东亚会议。

11月15日——德国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奇·希姆莱下令迫害吉普塞人。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开罗会议。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

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

12月24日——艾森豪被任为盟军最高指挥官。

上海近代史的资料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坐落於中国东部长江冲积三角洲,濒临东中国海,位於长江入海口南岸。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被认为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2005年末,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港,年货吞吐量为4.43亿吨。

古代

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因位於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松江)。宋末置上海镇。1292年(元)设上海县。明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

1888年开埠不久的上海

1933年上海市中心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当年,今上海市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但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据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开罗宣言》,上海被中华民国占领接管。上海自1842年摆脱清朝统治至1945年失去独特地位而成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直到1949年5月,上海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统治。

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军和中共领导的军队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1949年5月,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政府军占领上海,同时对上海实行军事管制,此间大量人员、财产和机构撤离。

现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上海为直辖市。后成为中国工业中心。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许多城市,尤其是经济特区的挑战,但进入1990年代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1993年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6%以上的增长。

在版图上,1949年上海面积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上海市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上海面积6340.5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的第三大岛。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以及广州这五处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简称「五口」),英国人可以在这五处居住和经商。

1843年11月17日 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 英国驻沪领事的到任意味著上海自此正式开埠。

1844年7月13日 《望厦条约》签订 中美订立的这份合约的内容参照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4年10月24日 《黄埔条约》签订 中法订立的这份合约的内容同样也参照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5年11月29日 第一次土地章程(也称「地皮章程」)出台 这份土地章程被视为上海租界存在和运作的依据法理,由上海道台和英国驻沪领事共同商定,其要旨在於华洋隔离居住的政策,并定出了英国人居住地的范围。

1846年 道路码头委员会成立 外国人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组织,主要解决租界内部道路建设等问题,是工部局的雏形。

1848年11月27日 英租界第一次扩充 北界扩充至苏州河,西界扩充至周泾浜。(今西藏路)

1849年4月6日 法租界成立

1853年4月12日 上海租地西人大会通过组织义勇队的决议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波及上海,为了维护租界的安全,租界内的外国人在英、法、美三国领事的倡导下自发组织了义勇队,这是外国人在上海的第一支武装队伍。

1853年9月7日 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 烧毁了上海县衙和海关等处,杀了上海知县,囚禁了上海道台。

1854年4月4日 泥城浜之战 清军企图通过租界进攻占领县城的小刀会起义军,保持中立的租界方在英、美海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强行阻止清军过界。

1854年7月11日 第二次土地章程出台

工部局成立

1855年2月17日 小刀会退出上海县城

1858年1月26日 《天津条约》签订 至此鸦片买卖合法化,上海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鸦片输入港。

1860年8月17日 太平天国起义军首次攻打上海

1862年1月11日 太平天国起义军第二次攻打上海

1862年5月1日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成立 为了保全上海法租界的独立性,法国驻沪领事爱棠宣布法租界退出工部局,代之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1862年8月 太平天国起义军第三次攻打上海

1862年11月 上海自由市计划 由在沪外国商人提出,主要内容是将上海划为自由的贸易性都市,不受制於任何国家和个人。此项计划由各国领事报呈各国驻中国的公使,最后被各国公使以不得干涉中国内政为由驳回。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863年9月21日 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

1864年5月1日 《上海会审公廨》成立

1866年3月 《第三次土地章程》出台 在纳税西人会议上通过了修改土地章程的提案,中国的地方官员完全没有参与这次章程的修改,只在事后得到通知。

1866年 上海义勇消防队(也称「救火队」)成立

1869年 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公布

1869年9月 驻北京公使团批准了各国领事提交的第三次土地章程与上海法租界工部局章程

1870年 义勇队由工部局直接管理

1874年 四明公所事件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法租界的发展日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剧增,四明公所位於法租界的中心地段,是旅沪宁波人的同乡会兼公坟,法租界为了筑路,以有碍卫生等藉口,强行收缴四明公所的地产,发生暴动,死伤数人,为免於民愤,筑路一事逐搁置。

1882年 领事法庭成立

1893年 上海美租界正式划定

1894年 中日战争爆发 战争一经爆发,上海形势也趋於紧张,碍於各国在上海的势力,日本暂对外宣布上海为中立区域,并许诺不将战火蔓延到上海。

1896年7月21日 中日北京条约签订 此条约相当於当初的南京条约,其中一条规定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工厂,从此,近代上海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1897年 上海人力车夫事件 时工部局规定加收人力车夫的执照捐,人力车夫向当局抗议,逐发生暴动。

1898年 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 借上海当时发生鼠疫之际,法租界当局重提筑路一事,与公所民众发生冲突,死十二人,最后设立工部局卫生处。

1898年 第四次土地章程通过

1900年8月17日 上海进入警备 年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影响不断扩大,在上海的外国势力开始组织自己的防御力量。

1905年 黎黄氏事件 由於公廨错审黎黄氏案件,上海民众发生暴动,围攻巡捕房。

1906年 美国在华法庭在上海设立

1907年 中国人首次加入义勇队

1910年11月 上海发生疫情,工部局实施公共卫生附则,中国人反对,引起骚动。

1911年 辛亥革命,清朝趋於灭亡,上海一时变得无政府化,会审公廨的司法权逐完全操纵在领事手中。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前后,中国正值改朝换代,清朝的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的新势力尚且稚嫩,从中央到地方,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呈现出一片无序混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同时,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著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由1912年开始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於上海租界的影响可谓是隐性的。首先,各外国列强在上海租界内的势力均衡状态被打破了,德国由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被排除出上海租界的权利机构和社交生活,而日本则瞅准了机会一脚踏进德国人留下的空位。其次,虽然各国在上海租界内彼此之间始终存在著明争暗斗,但对外(中国),他们始终是一个整体(白种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们内部的分裂暴露出来,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变成了敌人,白种人之尊严出现了危机。

1915年1月27日 《推广租界草案》被提出 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列强国原有的一套针对清政府的租界扩张手段有所收敛,租界的扩张事宜也有所停顿。现在随著租界经济的突飞猛进,扩张一事又重提起来。《推广租界草案》於当年的3月4日被刊登在《工部局公报》上。然而由於上一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趋於扩大化的影响,此次的扩张计划再一次被搁浅。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对德宣战 中国的对德宣战有利有弊。弊,宣战之最初意志实非中国本身所有,而是受了英国、美国等外国使节的利诱及胁迫,这说明中国连宣战这样一种基本的主权也已经丧失。利,虽然宣战是被动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向来处於被侵略被殖民地位的中国现在与那些侵略国一同向著另一个侵略国宣战,这意味著中国在宣战的同时获得了某种概念上的平等,也意味著,侵略国对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的认同。

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租界问题,未果。

1919年5月1日 义勇消防队由原来的义务参与改为雇佣形式,并且开始雇佣中国人。同时,中国人也组织了自己的街路联合会

1919年5月7日 抵制日货运动爆发,义勇队戒备租界

2009年巴以冲突大事记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概况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940年的大事记

1月

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1月4日,德政府成立战时经济会议,戈林负责。

1月10日,英国总督宣布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

2月

2月1日,延安召开讨汪大会,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了全国讨汪运动。

3月

3月6日,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实行“三三制”。

3月11日,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总结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思想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月30日,汪精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伪政权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卫集团完全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4月

4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入侵丹麦及挪威。

5月

5月1日,抗日战争:枣宜会战,至6月18日止,日军胜利。

5月4日,起草中共中央致东南局和新四军的指示,强调必须放手扩大军队,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指出要采取斗争的方针,“应付可能的全国性的突然事变”。

5月10日,温斯顿·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

5月10日,德军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展开了全线进攻。

5月12日,日军执行“101号作战协定”空袭重庆。

5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比利时布鲁塞尔。

5月31日 延安军民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以南洋华侨领袖,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为首的代表团访问延安。

6月

6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目前国民党区学生工作的几个决定》。

6月4日,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1940年5月,希特勒利用英、法两国执行“绥靖政策”的慕尼黑协定,指挥法西斯德军突然向西线大举进攻,接连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同时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把英法联军切成两段,英国军队和部分法军被逼困在敦刻尔克一隅,从而造成了有名的历史悲剧──34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本土。

6月7日 晋西北反“扫荡”开始

6月7日 八路军总部公布正规部队人数

6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巴黎。

6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马其诺防线弃守。贝当元帅成为维希法国总理。

6月17日,法国总理贝当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6月18日,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国民继续抵抗纳粹德国。

6月23日,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刚刚被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

6月下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分析国际形势及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指出:既要警惕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突然事变,又要力争时局好转。

7月

7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实行“海狮计划”,不列颠空战开始。

7月26日,日本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8月

8月1日,政治家马君武在桂林病逝。

8月3日,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8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爆发。

8月20日,抗日战争:百团大战,至12月5日止,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

9月

9月12日,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洞穴——法国西部的拉斯柯克斯洞穴被四位少年首次发现。

9月23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并占领该地。

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0月

10月7日,德国侵略罗马尼亚。

11月

11月,起草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何应钦、白崇禧《皓电》的电报(《佳电》),明确驳斥《皓电》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无理指责。

11月7日,塔科马大桥倒塌。悬索桥,主跨2800英尺(853米),全长5000英尺(1524米)。通航净空195英尺(59.4米)。通车日期:1940年7月1日;

12月

12月,同从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谈话,强调干部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性。

12月18日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关于历史上的5月17日大事记和历史7月15日发生了什么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算命排行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