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算命 > 正文

维吾尔族的风俗(蒙古族服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7 12:04 分类:算命 浏览:133


导读:今天给各位分享维吾尔族的风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古族服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维吾尔族的风俗是什么维吾尔族有什...

今天给各位分享维吾尔族的风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古族服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维吾尔族的风俗是什么 维吾尔族有什么风俗活动

导读:中国那么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风俗习惯和节日传统,若想了解一个民族是怎样的,首先要知道维吾尔族的风俗是什么,那么维吾尔族有什么风俗活动呢?以下是我对维吾尔族的风俗和节日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维吾尔族服饰

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礼节

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婚俗

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禁忌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介绍

肉孜节(即开斋节)

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一个月斋期满后,维吾尔族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会礼,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乐师们高坐在清真寺内的拱门上,吹奏唢呐,敲击手鼓。人们互相登门拜访,赠送礼品,还要举行刁羊、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即宰牲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节期三天。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节日期间,人们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莱甫”(歌舞集会),男女老幼纷纷在“达甫”鼓、“萨巴伊”、“卡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

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

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安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歌。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导读: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新疆每年节假日除了春节等节日,还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拥有假期,这两个节日也是维吾尔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还有什么呢?想知道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1、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第9月是颂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一年12个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个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房事等。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维吾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民族式点心、糖果、干果、水果等。人们身着节日新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贺。在肉孜节期间民间有各种游艺活动,“巴扎”即市场非常热闹。  关于肉孜节的起源,维吾尔民间有这样一个宗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次闹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们无奈,把拳头大小的卵石放进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兄古提麻克’(一种饭食,用玉米面做成,形状像窝窝头,水煮,吃时带汤)吃”并不时地用木棍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相信还没有熟,还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闹着非要吃不可。母亲们没办法,只好揭开锅盖还想用木棍戳给孩子们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进去。母亲们很惊奇,仔细一瞧,原来锅里煮的卵石都变成了可以用来充饥的“恰玛古”(即蔓菁)。人们相信这是神灵为了拯救他们而显示的奇迹。人们奔走相告,彼此祝贺得救,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以各种娱乐的方式欢庆,感谢真主的恩典。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纪念,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每年回历三月二十日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而举 行的节日。伊斯兰教徒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功德,在他诞生的那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个节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节日当 天,虔诚的穆斯林纷纷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赞颂圣祖穆罕默德的功绩。还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围的邻居请到家里举行小形的聚会,并准备油饼,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间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些洒了香水的棉花,阿訇边念经边对着棉花吹气,最后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拿起一小团棉花闻一闻,便放进口袋里。临走时 还拿上一点糖果,回家后分给家里人吃。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悦。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很多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民间越来越重视这古老的节日,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举办规模宏大的努吾若孜节文艺晚会,使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巴拉提节

巴拉提节是维吾尔族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民间也叫“油葫芦节”,多在“肉孜节”前45天举行。在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在巴拉提之夜诵经、礼拜、祈求安拉恩赐、赦免。节日期间不举行会礼,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征是通宵念经,炸油饼,到墓地祭祀祖先。晚上,各家都将油葫芦拴在一根杆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并点燃后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脚踏碎此油葫芦,表示消灾灭祸。现在大城市里已见不到过此节日的维吾尔人,在农村可以见到。

5、白雪节

白雪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娱乐节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 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 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 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

6、都瓦节

都瓦节,也叫“超度孽鬼节”,一般在各自的家里请一些宗教人士和亲朋友好一起念经祈祷,最后到墓地为死去的亲人祷告。此节日规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过此节日,类似汉族的清明节。

7、古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古尔邦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因此也叫宰牲节。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8、库尔邦节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库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物”或“血祭”,学术 界意译“宰牲节”。库尔邦节像肉孜节一样对维吾尔族来说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节日前人们准备各种年货的同时预先买好作为“献牲”的牲畜。家境稍好一 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宰牛、宰驼均可),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 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把坟头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人们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宰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但可以 给穷苦人“施舍”一部分,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然后和亲朋好友相互登门贺节拜年,每家餐布单上摆满各种节日食品,共餐同饮,吹 拉弹唱,大家一起娱乐。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关于库尔拜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据说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 安拉(即真主),“启示”他宰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以试他的虔诚。先知易卜拉欣醒来后将梦境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对真主安拉 的忠诚和顺从。当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儿子带至米纳小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公羊代替,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此后, 阿拉伯人为了纪念安拉的显灵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诚,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每年此日杀牲血祭,相沿成习。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 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库尔邦节”。

9、拜拉特节

又称“油葫芦”节, 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节日夜晚,居民多烧油葫芦,因而形成满村灯火的节日盛景;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族总人口为10069346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维吾尔族人口8345622人,占全国维吾尔族总人口的99.4%。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我国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绳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古尔邦节的风俗有哪些 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1、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过节前,牧区农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无论城市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而广场四周则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点。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族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2、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3、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分别有什么特点

1、待客习俗: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2、结婚习俗: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3、节庆习俗: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清真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

维吾尔族民族风俗有哪些特色 看完真想去做客

1、待客习俗: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又好客的民族,每当友人来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维吾尔人招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首先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

2、遇到夏季,主人还要拿出各种水果及西瓜、甜瓜来招待。在招待喝茶时,从来不用过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烧茶。条件好的人家还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并喜欢把馕掰成小块放在茶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喝过茶之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食来招待客人。

3、日常礼俗:若羌的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在礼仪方面,很讲究。见面时一般要行礼;即使平常见面也要握手问候一声“提西勒克模”(吉安)。平时,在相互称呼方面,十分注重和讲究。在小男孩名字后加“江”,在小女孩名字后加“古丽”或“克孜”,均表示爱称。

维吾尔族的风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蒙古族服饰、维吾尔族的风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算命排行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关灯